宝山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五四运动中,宝山各界群众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宝山吴淞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徐国璋的新四军情报组、宝丰渔行新四军物资采办组等宝山地下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重大贡献! 斗转星移,春华秋实。在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华诞之际,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任重道远。新时代的宝山,区委领导产业转型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攻坚“三治两去”补齐短板,抓实“两学一做”让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全区八万党员和两百多万群众携手奋进、共同努力,着力建设“三创三生三宜”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

三治两去:腾出宝贵发展空间 对接市委一号课题并结合宝山实际,区委将“三治两去”(治违、治堵、治污、去火灾隐患和去低效产能)补短板列为今年1号工程。区委书记汪泓多次指出:“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攻坚克难补短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冲在最前列,站在矛盾最前端,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钉钉子的精神,做出榜样,做出贡献。” 聚焦“治违”,打通中梗阻。伴着“轰隆隆……”挖掘机的巨臂挥向违法建筑的声音,顷刻间简易搭建的仓库倾塌下来。这块原上海红光制革厂地,是市领导“暗访”“明访”两次亲临现场踏勘、督办的重要地块,短短数月里,南大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半年核心区域已基本整治完成,720亩整治任务完成710亩,完成率达98.5%。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19万平方米,完成率59.5%。整治违法排污企业42户,完成率84%;取缔违法经营户256家,完成率99.9%;消除安全隐患791处,完成率70%。除了这些“硬战果”外,还形成一整套可固化的制度经验性成果,以“四联八步法”为核心的“南大模式”和以“三年计划两年完成”著称的“月浦速度”,在全区范围内复制和推广。 “五违”整治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党员的带头攻坚。根据区委要求,每位区委、区政府领导都有对应的基层联系点,负责督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各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各街镇园区自我加压扩大整治范围,并将整治任务落实到每个村居、每个干部,发挥干部带头作用。 聚焦“治堵”,缓解出行难。着眼于完善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系统,全面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宝山治堵重点围绕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如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在友谊路街道创建“区级交通文明示范区”,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行车乱、停车难等问题;严管全区十条区级重点路段、建立十个严管责任区和二十个激动执法队;创建百个“无黑车”小区、百家学校“门前清”、百家运输企业“责任明”;创建千个宣传阵地、健全完善千个电子警察;发动万名平安志愿者、“平安马甲”、“红袖章”参与整治。此外,力争“十三五”期末道路总里程达到799.21km,密度达到2.99km/km2;至2018年底,全区将新辟公交线路15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0条;设置8555个锁柱,投放6320辆自行车,实现公共自行车网点全覆盖,有效缓解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 聚焦“治污”,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在水源保护区内关闭了全部企业,对非规模化养殖场实行退养,强力推进河道综合治理,水质逐月好转。着力加强大气治理,全面完成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对汽修喷涂、餐饮服务等致污场所采取密闭和净化措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5月,全区AQI优良率为67.8%,较去年同期改善1.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市最高。 聚焦“去消防隐患”,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5月底,全区已累计完成31处消防高风险点综合整治。检查各类单位场所4166家,组织疏散演练313次、1.2万余人,拆除各类违法建筑近25万平方米,清退违规住宿人员1822人,约谈法定代表人、消防管理人122人,三停、关闭186家,行政拘留218人。 聚焦“去低效产能”,强化源头治理。制定《宝山区淘汰低效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调整转型。截至到目前,已完成34个产业地块,5个“三场”地块的调整任务,共调整出土地1592亩。 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指出:“宝山有空间,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空间就是发展潜力。要把这个空间腾出来,整理好、调节顺,让宝贵的空间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就是‘三治两去’的重要作用。” 经济转型:科创引领产业升级 上海已经踏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新机遇呼唤新作为,新坐标需要新定位。区委区政府指出,要继续坚持科技创新,推进宝山转型发展,积极打造“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全面提升邮轮港母港功能。同时,以推进邮轮产业链发展建设等为重点,从全市发展大局思考,从上海的全球战略地位来谋划,做出属于宝山的新贡献。 5月中旬的一天,老吴一家三口开心地踏上海洋水手号邮轮,而隔壁的地中海抒情号也开始上客,两艘邮轮共同停靠在上海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这是当周连续第三次出现“两船同靠”壮观景象。 在宝山的土地上,“高大上”的邮轮行业正在蓬勃发展。邮轮港开港第一年停泊10艘次,接待旅客人数总22927人次;两年后,2014年成功超越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2015年,国际邮轮港靠泊邮轮数270余艘;今年1-5月份实际停泊邮轮167艘次,接待旅客人数总968654人次,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75%、85%,努力向世界第四的地位发起冲刺。去年6月18日,该邮轮港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新建2个22万吨级码头以及平台、客运大楼及廊道,预计2018年将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营,届时将呈现“四船同靠”的壮观场面。 除了邮轮产业,科技创新是重要助推力。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落实市委、市政府“科创22条”作为一号任务来抓,借势借力,聚焦“六个一”,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建立一项机制--成立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推进的统筹协调机制。营造一种氛围--推进移动互联网创新园、博济智汇园等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吸引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占领一个制高点--以建设“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为抓手,聚焦三条轨道交通沿线60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项目引进和落地。夯实一个平台--积极做实张江宝山园,用好张江品牌,落实张江政策,聚焦“1+1+X”园区平台(“1”即规划面积29.55平方公里的张江宝山园,“1”即高境科创小镇,“X”即相关企业创新平台),推动“园区+平台+项目+政策”的专业化招商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3D打印、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一批制度--出台落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功能区的实施意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实施意见》等一批制度措施。 社会治理: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去年我去张庙街道泗塘五村调研时,被老百姓拉住袖子,劈头盖脸就说,‘我们的生活条件太差了,你这个区委书记可要管管!’不久前,我又去那里时,却被老百姓笑眯眯拉住了手,‘在这里住了20年,这半年变化最大!环境清爽了人也开心。’”让汪泓颇有感触的,是张庙街道泗塘五村的改变,这里原来是典型的脏乱差,一居委居民破墙开门开店率为54%,二居委则高达88%。经过整治,目前,已完成封堵破墙开门开店499个;完成拆违453处。利用拆除的面积,增加绿化面积4650平方米,非机动车位增加123个,一个近4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即将建成。 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背后,是宝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要求。在社区治理上,宝山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区、街镇、村居三个层次的区域化党建平台,形成自上而下、协作畅通、共建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 宝山区在区层面建立完善区域化党建专门委员会和协调及考核机制,分行业分领域统筹驻区单位资源,着力形成整体效应。在街镇层面,各街道建立区域化党建“1+2”体制,细化落实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行政党组工作职责和力量配置;各镇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架构(镇社区党委、社区办和区域化大党建平台),其中社区党委在基本管理单元、片区等多种镇管社区模式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村居层面,探索兼职委员制度,建立健全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化党建载体和平台,有效激发和释放基层活力。 同时,建立自下而上的社区共治议题形成机制,完善社区公益服务清单制度,将社区和群众的服务需求与驻区单位、社会力量资源有效对接,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建立驻区单位、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约束和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合力。全面实施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 2016年建立健全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开展“我与群众心连心——三联三争”(干部联点,争当联系服务表率;支部联建,争创党建示范点;党员联帮,争创模范先锋岗)活动,健全“上下一体、全域覆盖”的联系网络、服务网络和工作网络,实现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两学一做:夯筑基层坚强堡垒 给老百姓剃头磨剪刀、替年轻人牵线搭桥当红娘、替老人检查身体。这些社区活动,就是月浦镇党委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实施的志愿服务“五彩”公益行动、爱在四季--月团缘交友汇活动、“中冶在你身边”社区健康服务行动等重点活动项目,动员引导宝钢、中冶医院、月浦水厂等部、市、区属驻区单位共同参与,深入开展党建联建和社区服务行动,促使学习教育呈现区域化效应。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在“两学一做”活动中,宝山区在“做”字上下功夫,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发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表率作用,在“七一”前,要求重点做好参加学习讨论、为联系点讲党课、帮助联系点解决1—2个困难问题等三项工作。全区5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15个街镇园区、520多个村居、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对一的直接沟通机制。支部创党建示范点,全区十二个街镇都相继建立了书记带头人工作室。以落实服务共推、党员共管、示范点共创“三个共”为要求,联手开展组团式服务,探索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打造党建工作特色项目,联合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建模范先锋岗。深化岗位行动、家园行动、志愿行动等“三个行动”,积极搭建在职党员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平台,深入推进党员“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探索建立党员志愿者“组团帮扶”模式和多对一“联帮接力”机制。如区级机关党工委坚持以“三对照”(对照目标、查短板;对照标准、践承诺;对照任务、抓落实)、“三深化”(深化双报到双报告、深化我与群众心连心—三联三争、深化落实党员志愿服务)为抓手,动员机关党员积极参与“在单位争当先进、在社区争做表率”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