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五村始建于1987年,常住人口1623人,小区毗邻宝山城区最为繁华的牡丹江路,生活便利、人口密度高,是友谊路街道最具代表性的老旧混合型小区之一。
宝钢五村有“三多”:“老小宝贝多”、住宅区块多、周边单位多,在这样一个小区里,如何让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让“老宝贝”和“小宝贝”这两类极易被忽视的群体也能在社区事务中说得上话?如何聚“散”为“整”,让不同的住宅区块之间实现资源共通、议题共商、成果共享?如何与共建单位充分联动,缔造满足居民需求的美好社区?
宝钢五村居民区党总支在街道指导下深化落实“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以老市河两岸公共空间改造升级为抓手,以党建微网格建设推进基层治理能级提升,努力把社区打造成老百姓满意的宜居美好家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宝钢五村,进行一场汇集美好社区治理成果的小区微导览吧!
第一站:老市河
一条河道串联小区立体生活
这条东西走向的河是几代宝山人记忆中的母亲河——老市河,近年来,河道水体越来越清新可人,周边居民对河道沿岸整体面貌和功能提升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老宝贝”们需要不出远门就能晒太阳、唠家常的空间,“小宝贝”们也需要一片相对安全的休闲活动场所,而滨水空间正是小区内整合多元需求、打造公共空间的黄金区域,对其进行改造提升成为大势所趋。
本着“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理念,克服老旧小区公共面积不足这一缺陷,宝钢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建机制引入共建单位的专业力量,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微网格优势,通过党员大会、微网格居民代表会议等途径引导居民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对河道周边空间进行功能布局,改造成为集通行、垂钓、休闲、娱乐多功能一体的公共空间。
经过科创转化和共商共建共治,如今,老市河沿岸整洁有序、人来人往、鸟语花香,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站:生态透水步道
科创转化显成效 实用美观两不误
几年前,河道北侧的滨水道路还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长期无人打理,路面凹凸坑洼,一到下雨天就积水严重。党总支多次召集“三驾马车”开展联席会议,商讨将其改造成人行步道,并将社区改造需求通过年度实事项目申报反映给街道。2021年11月,上海二十冶工程技术分公司党总支与街道机关党总支举办了党建联建共建签约仪式,宝钢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与宝山工匠——武猛新型材料创新工作室共同制定河边步道微改造实施方案,首个科创转化项目在此落地。
改造后的生态透水步道长183.5米,宽2.55米,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混凝土路面铺装材料,不仅防滑,雨水还可透过路面直接渗入透水层,经排水管道流入雨水沟中,大大改善了积水问题,可谓是实用、美观又安全。
第三站:科创彩绘墙
科创喷绘+童真彩绘=一墙一风景
这面靠近河道的围墙总长约75米,原先,墙面一度出现了开裂、漏水等现象,在改造中,武猛工作室采用新型憎水涂料对墙面进行了涂白,并用墙面打印机完成了以科创为主题的墙面喷绘,改造后的围墙面貌一新。
之后,这面“科创墙”就成为了宝钢五村“小艺术家”们施展想象力和艺术创意的舞台,居委会准备了涂料和画笔,邀请小朋友们发挥奇思妙想,为家园增添自己的小巧思。
孩子们用他们的双手为月球着色,一幅幅充满童真的彩绘,既蕴藏着孩子们的梦想,也增添了墙面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形成一墙一风景的“新”城市开放空间,吸引居民停留、晨练、拍照,提升了社区空间环境利用率,达到休闲、观赏、教育等功用。
第四站:河畔绿化带
党建带团建 焕发“自治绿”
在围墙和步道之间有一排花坛作为区隔,原先,花坛绿化比较凌乱,且遮挡了观水视线。为此,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进行了充分协调,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到小区实地查看,对花坛里的绿化进行修整融合,使其既符合河道北侧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又能给居民提供多元化的观景视角。
在这一过程中,居民们贡献了不少“金点子”,如“在花坛中种植四季花草”“由社区居民自主认养绿化”等。为了避免花坛里的绿化沦为无人打理的杂草,宝钢五村通过“党建带团建”的形式,由三个党支部和一个团支部分别认领四个花坛,支部内自行商议护绿模式、绿化更新迭代、轮值制度等,以自治激活共治,让绿化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大家共同的家园增添一抹鲜艳的“自治绿”。
第五站:宝钢退管会
多跨联动破难题 南北两岸相呼应
相比北侧的步道、围墙和绿化,河道南侧的空间便显得格格不入了。共建单位宝钢退管会坐落于此,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周围的路面已是破败不堪,历史遗留的违章搭建将河边的道路堵住,居民们只能绕着走。
居民区党总支在深入推进结对单位共建共治的基础上,牵头组织居委会、“两个物业和两个业委会”及党员群众代表等,与宝钢退管会共同协商拆违及环境整治事宜。为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宝钢五村发起“共创宜居社区”问卷调查,线上通过社区通内嵌问卷、楼组长群内分发,线下调动各楼道网格员发放问卷、社区大小会议现场填写等方式,尽可能以多种渠道覆盖更全的人群。
在各方努力和多部门联动下,多年的违章搭建和围墙终于被拆除了,退管会外墙经重新粉刷后旧貌换新颜,凹凸破损的路面铺上了与北岸相呼应的蓝色生态透水材料,经调查发现居民对于休闲、垂钓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增设了石凳供居民垂钓和休息,整个河道南侧的公共空间气象一新。
第六站:第一台加装电梯
楼组自治梯升幸福 人民民主显成效
老市河两岸的改造升级是宝钢五村营造美好家园的集中呈现,而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其实远不止这些。西门街小区沿河的一排楼房,由于底层是商铺,相当于实际楼高为七层,这对于居住着很多老年人的老旧楼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47号楼内居民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自发地商议自己楼栋的加梯事宜,党总支也积极协调推进,发掘老党员李叔为楼组长,楼内另一位青年为第二楼组长,还有楼内的理发师、书法老师等青年骨干,齐心协力推进加梯工作。
虽然过程中历经波折,但随着楼内多次议事协商,一步一个脚印扫清障碍,老市河畔的老楼终于加上了新梯,宝钢五村的第一台加装电梯自此落成。
在247号楼的影响下,西门街沿河的一整排楼道都先后开启了各自的“加梯之旅”,楼道的凝聚力、自治力和溢出效益得以展现。居委鼓励和动员247号楼加入活力楼组的创建队伍中,它也拥有了一个记忆点十足的名字——“梯升男友力”楼。
下一站,未完待续……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治理成效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社区治理是一门大学问,需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敢于创新,共创宜居美好家园,宝钢五村一直在路上!
宝山汇APP
上海宝山微信
上海宝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