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宝山数字政府建设宣传专栏  >  一网通办

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宝山有这样一支“娘子军”

来源:区行政服务中心   日期:2023-03-11

一年解答群众疑问50余万次,办理各类户籍事项30余万件,咨询回复率100%,申请办结率100%……

这些数据只是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户籍条线全年工作的一小部分。作为一支女警为主的户政管理服务专业队伍,宝山户籍人始终用细腻地知心服务温暖群众,彰显爱民为民惠民本色。

从“综合窗口”,到“时间管理”。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提速,“派出所综合窗口”“一网通办”“全市通办”“全国通办”等便民举措如雨后春笋般密集出台,户政管理服务再次成为惠及民生的焦点。同时,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不断缩短办证时间、提供更多便捷服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作为上海首批派出所综合窗口试点单位,率先打破业务壁垒,实现公安业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让群众体验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便捷。群众便捷了,综合窗口却迎来了“大客流”和“信息流”的冲击,窗口民警的普遍感受就是户籍工作来不及做。

面对新情况,宝山人口办立足基层实际,积极在“软件”上下功夫,指导派出所科学统筹充分挖掘“时间”潜力,如:办理耗时较长、填报内容较多的线下业务时,窗口民警就可以充分利用等待群众填写表格的“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办结1-2单线上业务或预约业务,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民警的办事效率提升了2-3倍,更大大压缩了群众的等待时间,不断优化群众的办事体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由此归纳出的《时间管理工作法》更荣获2022年度全市人口条线练兵比武第二名。

真心实意,察民情解民忧。

“尽职尽责,为民解忧。”前不久,舒女士带着锦旗来到宝山人口办大厅,向民警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舒女士的丈夫由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导致失语、记忆障碍,生活无法自理。为了维持丈夫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费用,舒女士决定变卖市区的房产以房养老。老夫妻俩希望将户口迁至宝山儿子处。可不成想,儿子和儿媳竟在1个月前离婚了,房子归儿媳所有,儿媳变成了前儿媳,无法迁移户口。舒女士迷茫之际,向宝山人口办求助。了解舒女士的困境后,接待民警与属地派出所核实了情况,考虑到当事人患病生活都无法自理,人口办积极寻求社会司法援助力量共同参与、协商解决,并积极与舒女士的前儿媳取得联系,从情理上动之以情;又从法理上打消其后顾之忧。最终,在征得舒女士前儿媳妇的同意后,民警为舒女士及其丈夫办理了非直系户口迁移,达成了他们所愿。

类似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天都会在户籍这方天地上演。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群众诉求乃己任”。每个群众对户籍事项的诉求都会影响办事群众的工作、生活,而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可能多帮助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破解生活困局。每当此时,户籍民警心中也会生出莫名的欣喜,那是一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获得人民群众信任后的喜悦。

便民利民,赢得百姓好口碑。

除了帮助群众解决户籍问题,宝山户籍人始终围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办事效率、贯彻落实便民举措,让便民之策真正惠民。

近年来,随着人口大量导入,特别是宝山“北转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宝山的各类户籍业务办理量一直在全市位于前列,有些业务甚至呈现“井喷式”增长。办证高峰期,宝山人口办日均审核量一度高达800余起。为确保各项便民举措落到实处,宝山人口办主动推行“下沉式”指导,“巡回式”送教,强化“面对面”答疑解惑等,使专业指导力量更贴近基层和群众。既减缓一线综合窗口的压力,也可与办事群众零距离沟通,即时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提高办事效率,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心系民生 热情服务”是宝山户籍民警秉持的工作座右铭。2022年11月,家住顾村辖区的陈老先生(系支内人员)想将其儿子(支内职工子女投靠配偶)和本人户口(投靠子女)都在2022年底迁回上海,并即时享受到上海外迁老人的年度医疗补贴等。在日常户政材料审批中,申请人正常的审批流程走完需要45个工作日,他们父子俩的户口分别走流程至少需90个工作日。从他申报户口时起满打满算都无法在2022年底完成其所愿,享受年度补贴根本没法实现。

人口办民警在了解到老人这一实际情况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方面加快审批流转,另一方面指导陈老先生准备好材料并依托“一网通办”长三角平台,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老人顺利完成迁沪落户后,向宝山人口办送去锦旗,激动地说:宝山户籍民警真心为民,办事效率高,我要为他们的热情服务点赞。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就是宝山户籍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各项户政便民利民措施落地见效的过程中,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工作理念将更加牢固地树立在每一名民警、辅警的心中……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