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解码|对话蒋加富:太洋材料见不得国外卖家坐地起价

来源:宝山融媒、阿基米德   发布时间:2021-11-17 15:14

科创解码

围绕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做好“北转型”大文章,宝山聚焦战略定位转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近者悦、远者来,昔日老工业基地,正蝶变成为创新创业热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在此生根发芽,而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巨人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把握航向,开疆拓土,值得关注。

1637127564(1).jpg

宝山融媒携手阿基米德传媒

共同推出《科创解码》访谈第一季,

我们走进区内街镇、园区,

对话科创企业CEO,以媒体视角,

探访应用场景、剖析创新案例、

发现产业价值,解码其成长之道,

共同求索企业未来更好更快壮大路径,

助力构建科创“热带雨林”,

一起见证宝山发展动能转换、

城市格局重构、创新活力迸发……

微信图片_20211117102104.jpg

第十三期:科创解码|对话蒋加富:太洋材料见不得国外卖家坐地起价

与不少高科技公司创始人出身于技术、实验室或者研究所不同,太洋科技创始人蒋加富的履历明显没有科技背景,他的创业故事是从稀有材料贸易服务开始的,从材料贸易商转型到材料制造商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利润。

最早介入的氟化物跟磷酸盐产品主要提供给上海光机所的“神光”计划使用,由于产品品质过硬,光学光电行业发现太洋产品的光学折光率、透光率、折射率与其他产品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于是转向采购太洋的原材料,公司逐渐进入民用光学原料市场。

年轻时的蒋加富经常跟外国供应商打交道,不少材料需要靠国外进口。比如当年中国的铍金属主要靠从美国和哈萨克斯坦进口,外国供应商一般要求提前半年下订单全额付款,但是交货时间却得不到保证,而且经常坐地起价,单方面通知价格调整。

不想每次总是被动卡脖子的蒋加富动了自己投入技术研发的念头:“我就是见不得外国企业在我面前坐地起价!”

蒋加富的“见不得”并没有得到同伴的认同,早期合作伙伴纷纷离去。如今回想起来他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是外行,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坚持救了自己!投入研发的时候每天看到指标只差那么一点点,就觉得希望在前方,殊不知对于技术来说到了一定阶段,一个指标再提高一点点可能都意味着前途叵测的难关,而一项技术的实验室成功和产线的大量、稳定、一致生产间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幸运的是,每天都在想着哪里可以找来更多资本维持研发投入,天天和自己较劲的蒋加富,真的坚持到了团队突破技术难关。近十年时间里,公司凭借高功率激光玻璃、超高清光学镜头玻璃原材料、军民两用铍材料的技术突破,打破国外长期的垄断和封锁,逐渐形成了偏磷酸盐、氟化物、铍材料三大系列的百余种产品。

蒋加富总结自己今天的小成绩:“如果不给自己撤退的路径,坚持下去肯定成功。”

目前太洋科技业务中,磷酸盐和氟化物为主的光学原材料占总收入的80%,主要应用在安防监控、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盖板、面板等领域中,太洋科技在这块业务的国内市场份额已近90%,其中手机盖板原材料份额占市场的20%左右。此外是铍材料业务,占据太洋科技收入的20%。

说到“铍”这个材料,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陌生,其实作为一种稳定性高、耐疲劳、导电性好、导热性好、摩擦不易产生火花的金属,它在核电、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着很难替代的应用。目前中国的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反应堆),就是用氟化铍的液体来为熔盐堆做冷却。太洋科技是国内三家铍金属材料供应商之一。

蒋加富这个“科技外行”打造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高科技材料公司,今天的太洋明显有着自己非常核心的优势产品和技术,但是能否根据规划进入企业的突破期,甚至在几年内实现上市的目标,公司要面对的挑战仍然不少。

比如疫情和其他社会大环境(近期的限电、环保等法律法规的影响)对于工厂产能的影响、铍材料和铍合金项目能否顺利根据规划实现预期的产量、企业拓展的资源能否跟上、人才的培养……

2021年太洋科技预计收入约为1.8亿。除了三大类材料之外,结合自身优势的提纯技术,太洋还瞄准了其他一些国外限制出口、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特殊材料,希望五年内可以再推出几十个产品。铍材料的目标是有朝一日要实现国内市场份额第一。预计明年随着太洋在泰州工厂产能的释放,铍材料收入将可以增长3倍多,提高到占总收入的30%,随着产线布局逐渐完善,太洋也将向产业纵深发展,2022年预计年收入将大幅增长到4.5亿左右。

相关附件下载: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