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法院”建设大会上 宝山的他们领到了这项证书

来源:区法院   发布时间:2023-11-21 10:25

“数字法院”建设是司法领域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一场重塑性变革,“数字法院”建设是综合运用大数据思维,用海量司法数据来引领、反哺、优化、创新现有工作方式,推动法院工作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入现代化的方法、路径。

近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培训班暨第三次“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会上为全市法院38个已嵌入办案系统并验收通过的应用场景设计者颁发认证证书。其中,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有2项应用场景被授予合格嵌入证书,黄凯柯和范楠楠作为应用场景设计者上台接受证书。

图片

图片

应用场景设计者说

图片

黄凯柯 审判监督庭

很荣幸作为第一批验收通过的应用场景设计者在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上收获认证证书。当看到自己设计的应用场景嵌入上海法院审判执行办案系统,并成为三级法院法官审判执行的大数据助手,我感到极为振奋和欣喜。

今年7月至11月,5个月的时间里,在完成审判辅助工作任务之外,应用场景的开发成为我重中之重的“开拓”任务,开始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之旅。应用场景是一个全新事物,没有先例可循,我只能自己摸索着提炼机器语言,研究如何构建数字模型,在不断的试错中发现和解决一个又一个“bug”。

回顾几个月的“程序员”经历,从场景申报到数字建模,从推广评查到嵌入测试,可谓一波三折,好几次我都感觉项目将陷入瓶颈,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不懈地坚持和等待中,第一批验收会的前两天,我惊喜地得到测试成功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开展核验,显示符合场景预期价值,受推送法院也反馈有帮助,总算是在验收会前“鸣金收官”。

推进会上提到,“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是一场新时代司法模式的重塑性变革”,而我有幸成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场景的开发经历让我转变了司法审判的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提升了我运用大数据思维、系统思维来开展工作的能力。

图片

范楠楠 刑事审判庭

从6月申报到11月作为全市法院首批嵌入验收成功的应用场景,我们申报团队经过了“申报-建模-推广-嵌入-验收-优化”六个环节,历经5个多月,在摸索中、学习中顺利走完了应用场景落地的全链条工作。作为切实参与全市法院场景应用工作的干警,我了解到,无论是通过小切口提升审判质效,还是通过各领域数据分析进行数助决策,上海“数字法院”建设进程是司法领域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一场重塑性变革。

应用场景的研发过程,是审判实践与数字技术的有效结合。工作初始,宝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内部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什么是模、从哪里开始、怎么建立筛查规则......”就是在这一个个基本问题中开始了建模之路,也正是一个个应用场景模型的建立,让我们一起看到了数字技术带给法院审判的实际效能。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升级,我们在工作中也应转化数字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数字赋能不断推进应用场景工作,全方位提升法院工作质效。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