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勇担新使命 奋进北转型 高水平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27 10:34

宝山,滨江临海的上海北门户,有着百年开埠、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百年教育、百年军事的“五个百年”历史文化积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上海近现代发展的缩影。它的命运,始终牢牢地与国家战略、上海发展紧密相连。

如今,上海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入关键提升期。市委作出“南北转型”战略部署,赋予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新定位,为“北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意味着,继宝钢建设打下“改革开放第一桩”之后,宝山又将以崭新姿态融入国家战略,立足新的起点,正式开启了由“开放立区”“实业兴区”向“科创强区”的历史性跨越。

高水平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是市委对宝山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新期望,也是全区干部群众热切期盼的美好明天。曾经的宝钢“第一高炉”华丽蝶变,成为宝山“金色炉台”会客厅;曾经的化工、皮革产业基地南大地区“脱胎换骨”变身南大智慧城,百米双子塔楼结构封顶;6.8公里滨江岸线全线贯通,高达180米的长滩观光塔亮出天际线,上港十四区码头蜕变成宜居宜业的乐活新城;罗店美兰湖新镇和古镇中西互映,与新崛起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共同谱写产城融合交响曲;罗泾水源涵养林从城市绿肺升级为生态公园,成为城市居民休憩身心的打卡胜地。

区域一个个新地标登台亮相,展现了宝山新貌,折射出宝山之变。这片热土必将在淬炼中脱胎换骨、羽化蝶变,不断蓬勃出新力量,焕发出新生机,奋力书写北转型的“新篇章”。

科创之城:创新引擎动力澎湃

新时代的宝山,得天时、居地利、聚人和,是一块创新创业的宝地。南大地区,历经十年拆违整治,目前正发力数智经济打造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瞄准城市副中心定位,将加快“腾笼换鸟”出让多个地块,竖起“产城融合新标杆”。蕰藻浜和南北高架十字交叉后形成“四个象限”,定位“科创1号湾”,星空高线公园、桥荫新空间、集装箱咖啡馆、3D打印博物馆……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新形态初显。

今年1月18日,南大科创之门项目奠基现场,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宝山区又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启动。本次集中启动的45个项目,总投资逾350亿元,其中南大科创之门、15号线南大路站东侧TOD城市综合体项目等25个产业项目,总投资253亿元。宝山南大,上海外环内面积最大的待开发区域,正踏着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起步的节拍焕发新貌。

吴淞工业区是上海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大衣料子”,从“工业锈带”到“艺术绣带”,那里正逐步抖落肩上的“烟尘”,奋力转型成为吴淞创新城:一个产业耦合、环境融合、功能复合、空间叠合、机制整合的开放式、多功能、生态化、智慧型创新城区。2020年12月23日,“金色炉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开幕首秀。曾经的“上海第一高炉”华丽蝶变,成为一众行业盛会、文化演出、时尚大秀的举办地。2021年6月30日,吴淞创新城不锈钢厂地块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正式启动。这也将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个“引爆点”——借由开放式大学校区与周边科创园区、居民社区互融互通,吴淞创新城将培育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都市新空间,全面推动艺术软实力、科创硬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

科技界有这样一个说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难以跨越小试、中试的“死亡之谷”。这其中原因很多:缺资金,缺场所,应用场景少,无法对接企业真实需求……任何一条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科技成果转化,正是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环节。2020年11月,环上大科技园开园,作为宝山区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的重要抓手,以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为核心功能,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

开园一年多来,捷报频传。132家企业落地,烯碳铝合金、工业软件设计等一系列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项目得以成功转化,单细胞蛋白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等多项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通过建立科创主阵地大学科技园联盟,宝山扮演好成果转化经纪人和合伙人角色,与高校共同推动职务科技发明赋权改革,从源头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活力。《环上大科技园专项政策》中,“支持企业运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按项目投入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贴”等重磅政策,为诸多科研团队解了燃眉之急。

2021年11月24日,宝山与复旦大学合作建设的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揭牌,当天就有8个重大创新项目入驻,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东元领衔的功能介孔材料研发项目。除此之外,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的上海创新研究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的大学科技园分园、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同济创园、与北大科技园合作的创业孵化营等,也纷纷落地宝山,“高校朋友圈”进一步做大。

大学是城市的名片,企业则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标海外优秀科创生态的打造,借由宝山复旦科创中心的启用,宝山区进一步解锁大学、企业、地方的组合发展模式。“走进一幢楼宇,既有创业团队,也有办公空间,甚至还有高校社团”,这样的创新复合业态未来将成为宝山区的科创标签。

今年6月16日,“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又传来喜讯。上海第三批13个特色产业园区正式推出,重点聚焦“新赛道”发展载体。宝山区“数智南大”产业园、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位列其中,意味着宝山市级特色产业园又添丁。同时,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三大市级特色产业园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为宝山未来发展孕育着生机与希望。

2021年,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累计推出近13.7万平方米的物业和定制厂房,汉氏联合、宝济药业等项目完成拿地,引入博沃生物、优卡迪、正大天晴康方等一批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新建国盛宝山药谷、天瑞金MAX科技园等优质载体,助力朝晖药业、景峰制药等药企进一步做大做强。上海发那科三期工厂年内结构封顶,这将是发那科集团继日本外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石墨烯平台完成国际领先水平的8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中试,超导平台建成全球首条商业化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

新产业、新业态的厚积薄发,使宝山经济韧性不断增强。今年1至4月,依托上海钢联、欧冶云商、我的钢铁网等26家重点平台,全区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近3000亿,增速全市第一。目前,宝山已建成全国最大钢铁电商交易中心,平台交易结算量占全国六成。

起势才能快奔。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做好“北转型”的大文章,宝山正在努力做好一名“特长生”,以科技硬实力打造“北转型”核心引擎,将宝山“小齿轮”挂上服务国家战略的“大齿轮”,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转型的新路子。

开放之城:枢纽门户通达江海

长江与黄浦江汇流于吴淞口入海,吴淞口灯塔见证了宝山“海上门户”百年开埠的历史与底蕴,“对外开放”的理念深深地刻入了这座城市的基因和血脉。近年来,作为上海北大门的宝山,更是乘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东风,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通江达海的吴淞口,一直和海上航运结缘。在新时代交汇口,宝山抓住国际邮轮产业东移的先机,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这座曾经在钢渣堆上“睁开”的“东方之睛”,仅用三年问鼎亚洲第一的国际邮轮母港,短短五年位列全球前四。2018年7月13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迎来历史时刻,单日出入境游客人次刷新亚洲国际邮轮港口纪录,带动上海跻身世界邮轮母港城市第一方阵。宝山邮轮已成为中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金字招牌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板块之一。

2021年10月,《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在“2021吴淞口论坛”正式发布。“十四五”期间,宝山充分发挥“万里长江口、百年吴淞口”的资源优势,围绕“四港一心、两带三园、五大组团”功能布局,整合周边资源联动发展,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以邮轮、游船、游艇等“三游”业态为特点、以“三游假日”为主题,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的国家级滨水旅游度假区,成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独特的水上消费集聚区。

作为上海市北部连接长三角北翼的门户地区,宝山是上海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的北部枢纽和主城片区。2021年,上海至南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的沪通铁路二期获批,其中设宝山站,意味着以后从江苏坐高铁,可以途经宝山站直达浦东机场,填补了上海东部地区干线铁路的空白。同年,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获批。根据规划,共设16座车站,其中宝山站将与沪通铁路二期并站设置,并作为北沿江高铁终点站。未来,高铁宝山站将建设成为现代化、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节点,打造交通功能与城市各类业态功能高度复合的发展新地标。

与此同时,宝山将畅通对外辐射大通道,打造区域交通骨干网络,畅通城市交通毛细血管方面,建成S7(二期)、G1503浦西接线工程、同济路快速路延伸段,推进S16、长江西路高快速路、军工路快速路规划建设,完成陆翔路—祁连山路、陆翔路G1503跨线桥、富长路等跨“屏障”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十纵十五横骨干路网,四通八达小网络”的路网形态。

2021年10月29日,欧美同学会第二届中美经贸论坛在宝山举办。论坛以“中美经贸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吸引了中美双方200多位欧美同学会学长代表、专家学者、商界领袖、政府官员等。借助欧美同学会这一民间外交平台,宝山正汇聚留学人员智慧,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优质项目等资源,增进沟通与合作,扩大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影响力和集聚辐射力。

过去五年里,“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不仅繁荣了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和创作,也促进了中外儿童文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力助推了中国儿童文学从上海宝山出发,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举办了10届的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每一届艺术节都汇聚了精彩纷呈的各国文化。

开放之城,不单单是物理空间的城市开放,更是思想观念的开放,是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魄力。近年来,宝山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制度供给,出台具有宝山特色的“科创30条”“黄金10条”“宝山46条”等产业新政,在全国率先实现“验登合一”,拿地即开工、单体竣工验收等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举措全面铺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实现“只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不断通过刀刃向内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面向未来,宝山将继续做好“南承中心辐射、北向跨江联动、东接浦东引领区、西连长江经济带”大文章,努力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叠加效应转化为发展红利,在更广领域聚各方英才、更大范围享多元文化、更高层次引全球合作。

生态之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

夕阳西下,霓虹初上,蕰藻浜河畔,波光涟漪、水天一色,不少市民在此处闲庭信步,孩童们追逐嬉戏,一派自在悠闲。而就在五六年前,这里还是仓库、集卡、堆场、搅拌站集聚的“脏乱差”地带。曾经的“工业锈带”华丽蝶变为“城市绣带”,无疑是对过去五年,宝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形象再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转型发展道路的生动诠释。

作为上海重要的钢、电、港口基地,以及工业、物流大区,生态环境素来是困扰宝山的“顽疾”。近年来,宝山逐渐脱下沉重的“外衣”,抖落肩上的“烟尘”,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让大地回归自然本色,实现了由“黑”还“绿”的蜕变。根植绿色生态基底,走好绿色节能环保之路。宝山不断加快培育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增长方式,延展绿色经济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宝武集团打造“绿色城市钢厂”,将传统的粗重工厂建设成具有宝钢特色的“园林+森林”现代化花园工厂,演绎钢铁绿色智造经典路线。

近年来,伴随着河水变清、河岸开放,蕰藻浜这条宝山人心目中的母亲河正焕发出蓬勃生机,逐渐成为一条活力涌动的“科创之河”。过去杂草丛生的智慧湾科创园经过巧妙改造,摇身一变成了当仁不让的“网红”园区;原本脏乱的集装箱堆场成了一个个造型独特、五颜六色的创意企业驻扎地。园区内,雕塑、大树、芳草、繁花,加上点缀其间的艺术工作室、网红小餐馆和咖啡馆,打破了人们对产业园区的刻板印象。与智慧湾科创园交相辉映的交运智慧湾科创园内,一座攀援着7座龙门吊塔的高空廊桥,在大地上勾画出一道姿态优美的线条,宝山星空高线公园的夜景令人流连。

依托6.8公里黄浦江滨江岸线,宝山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创新推动“四老”转型,加快推动宝山滨江由传统生产性岸线,向休闲性、生活性岸线转变,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江带。如今,宝山滨江沿线上,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长滩……一个个地标崛起,成为市民休闲生活场景,“还江于民”已成为生动的现实。

每逢周末、小长假,罗泾水源涵养林内便会车来人往,热闹不已。这片位于上海宝山湖生态农业旅游区内的沪上小众城市绿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熟知。置身于此,不禁令人感觉平日里快节奏的生活一点一点慢了下来,平添更多愉悦。

与涵养林相隔不远的塘湾村则是一幅水清岸绿、田野阡陌、鸟语花香的田园水彩画。塘湾村是上海市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选定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了一批休闲服务点。人们可以漫步在母亲花文化园金灿灿的萱草花海,在虫鸣蛙叫声中探索大自然的微妙,也可在农家风情馆体验罗泾十字挑花、听一场沪剧、尝一块四喜风糕,感受别样的乡土风情,还可在馨月汇星空营地体验有趣的亲子活动,伴着星星入眠。

以塘湾村为核心,将周边的海星村、花红村、新陆村和洋桥村连点成片,宝山打造了全市首个乡村振兴“五村联动”片区。结合不同的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五村明确各自发展路径,形成一村一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互动和功能互补格局。塘湾村的“一朵花”,海星村的“一对蟹”,花红村的“一袋米”,新陆村的“一篮菜”,洋桥村的“一蒸糕”,正合力将五村打造为具有品牌效益的上海市农旅融合示范区。

在新的征程上,宝山继续将绿色发展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目标,以落实好“双碳”战略为契机,通过全面深化数字化治理等方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谱写更多宝山范例。

幸福之城:文明和谐共建共享

如果民生是一幅悠长的画卷,幸福的底色就是让城市有温度、让生活有温情、让市民有温暖。在宝山,一批批紧贴百姓“心尖冷暖”的民生项目加码推进,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2021年10月18日,一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的活动在宝山举行。90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在宝山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多年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红色情怀,始终在宝山脉动传承。近年来,宝山区持续擦亮“学陶师陶”名片,推进“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建设,积极引进华二、上师大附中等优质资源,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在如今教育“双减”背景下,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宝山推出的“社区小先生”制,带领“红领巾”走进社区,做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小老师”,将社区、学校和家庭紧密相连,让社区成为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和“实验室”。

2021年12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启动大会暨华山医院北院整建制并入华山医院仪式举行,华山医院与宝山区人民政府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这是宝山持续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水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宝山持续深化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大力引入中山、仁济等知名品牌,形成八大医联体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健康促进区,由此加快各区域医疗中心内涵发展,建设一批优势学科群,打造特色中医药发展高地,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未来,宝山将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加快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与区域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品质医疗”。

今年春节前,95岁的汪老太搬进了杨行镇动迁安置房小区润杨名邸。此前,汪老太在杨行镇老集镇的老宅动迁后,已经在外过渡四年。1月31日,区委书记陈杰在新春贺词中表示,过去一年,全区所有在外过渡动迁居民首套房源安置已如期解决。过去五年中,宝山基本完成5个“城中村”改造,累计解决1.2万余户居农民首套分房安置问题。

在宝山,居民为何遇事不出家门、动动手指,就能得到居委书记、小区邻里的帮助?还要从一款社区治理神器说起。2017年,宝山区在全国首创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村委为主导、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目前,全区575个居村全部上线,80万余居村民实名加入,成为宝山信息速递的窗口、思想教育的阵地、为民服务的平台、“四治”一体的家园,获多项国家级荣誉。五年来,宝山充分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基层治理亮点频现,社区“三驾马车”协同共进,“活力楼组”“公共客厅”“社区达人”等带起治理新风尚。

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城市文脉,宝山以其特有的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助推文体旅游品牌发展。过去五年,宝山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初心故事,广泛开展建党百年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上海解放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功能。“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文化四季品牌持续绽放魅力,宝山出品沪剧《挑山女人》屡获国家大奖,智慧湾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高架桥下的闲置空地,转身为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一墙美术馆”,与国内高校、艺术团体等合作,通过展出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表达历史与人文的交融。

今年3月疫情期间,宝山杨行的一家小超市备受瞩目。尽管无人值守,店内仍然购物秩序井然,顾客拿好所需商品后自觉扫码付款,无一人逃单。小店的视频一经上传,迅速在网上引起刷屏,引来无数网民点赞。城市因文化而绚烂,因文明而精彩。在宝山,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近年来,200余人次道德模范获国家、市级表彰。

让发展更有质量、让幸福更有温度,正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市民心中的幸福感、获得感,藏在每一个民生细节里,藏在城市公园的每一处美景中,更藏在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奋斗中,这就是宝山的“幸福密码”。

宝山有宝,未来已来。作为上海“南北转型”的重要一极,在高水平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新征程上,宝山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坚持以科创、开放为根本动力,以生态、幸福为价值追求,努力在区域转型中闯出新路,在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实现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向着更高质量的人民城市不断迈进。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