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法援“零距离”便民惠企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捷 发布时间:2023-04-28“宝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的老师们,我两年前从河南老家来到宝山务工,之前在上班途中遇到了车祸,构成了10级伤残,对方全责。但是交通事故肇事者没有投保商业保险,更没有强有力的赔偿力度。而此刻也错过了单位申请工伤的截止时间,我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该怎么办?”
宝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了外来务工者蒋明丽女士的求助后,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援助办理规定,随即启动援助程序,并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志愿团成员上海利歌律师事务所王立莉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王律师初次接触蒋女士时,发现她非常沮丧,因自己欠缺专业法律知识,在不知晓肇事者没有投保商业保险的情形下,她也没有要求用人单位申请进行工伤认定,现在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蒋明丽感觉赔偿无望,对着援助律师泣不成声。王律师告诉她,一切尚未晚矣:“完全可以由您本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宝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系工伤后,依然可以获得赔偿。”
由于蒋明丽伤重未愈,王律师跑前跑后为她依据法律申报工伤赔偿,最后,蒋明丽被定为9级伤残,并得到了相应的工伤待遇。本案中由于交通事故肇事者未能履行其相关义务,在王律师的全力帮助下,宝山区检察院对蒋女士进行司法救助,给予其10000元的金钱救助。蒋明丽对王律师的援助工作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送上一面写有“以法维权、主持正义”的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我之前真的是以为祸从天降,无法得到任何救助和补偿了。没想到仅仅靠宝山区法律援助者们的‘人和’,居然为我挽回了如此多的合法权益,真的是雪中送炭。在宝山区务工真的很有安全感、很有保障!”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正式施行,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法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中的职能作用,努力营造全民共同宣传、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宝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多措并举,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宣传,提高法律援助的公众知晓率,发挥法律援助维权惠民的职能作用,让更多的群众、更多的宝山职工,能够受惠于法律援助。
宝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上门办”服务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和宝山区法律援助律师志愿团成员送法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服务,现场参与调解纠纷,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法律咨询,进行劝说调解,真正做到下沉一线,为民服务,多元化解,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的保障作用。2022年,宝山区法援中心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391件。今年一季度,已提供法律援助356件,与去年同比上升102.12%,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万元,为宝山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解答来访、接听热线来电和网络咨询共6050起,同比上升85.58%;开展各类援助宣传活动8场次,为企业及职工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现场引导群众申请法律援助48件。
近年来,宝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更加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护航宝山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助推力,以真抓实干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以司法之力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并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之举回应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构建覆盖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宝山区法援中心高度重视与各部门之间、与企业之间的配合联动,也重视与相关业务科室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以及法律法规制度与改革探索实践之间的衔接配套、协调统一。
探索“1+7+12”服务网络。不断整合资源,加强部门间互动。“1”是指发挥中心一个龙头作用,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按照“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要求,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法律援助大厅,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解决”。“7”是指加强外部协作,通过进一步提升法院、检察院、看守所、交警支队、强疗所、退役军人事务局、人武部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效能,专门培训法律援助工作联络员,使法援业务渗透到各行各业,实现横向对接。“12”是指深挖内部潜力,依托12家基层司法所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增人增岗,确保每处司法所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法律援助接待工作,全力推进法律援助下沉基层。
优化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围绕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持续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引导农民工通过网络手段寻求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对企业困难职工法律援助申请做到当天受理、快速办理。实行全市范围内法律援助申请全城通办及容缺受理,推行法律援助审批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二是开展专项行动,提供法律援助“组团式服务”。发挥“一网通办”平台作用,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帮办、代办”全覆盖。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主动上门服务,成立以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律师团、法律专家等专业力量组成的法制小分队,深入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服务专项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协同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法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各类劳动纠纷案件。
拓展创新智慧法援服务模式
宝山区法援中心高度重视“一网通办”工作,始终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法律援助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利民举措,确保网络公示信息规范、准确,确保网办受理工作顺利开展。
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法律援助服务全流程闭环运转。宝山区法援中心深入推进互联网服务模式,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实现法律援助信息瞬悉一体化,企业或群众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法律咨询,受援对象通过法律援助预申请,实现申请法律援助全程网办工作,允许容缺预审制度,真正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
依托“一网通办”支撑能力,积极落实“免申即享”惠民政策。上海市司法局于2022年10月印发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受援人司法鉴定费用减免“免申即享”工作的通知》,“法援对象司鉴费用‘自动减免’”项目正式上线。受援人在上海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时,无需再向法律援助机构或司法鉴定机构提出申请,也不用再重复提交证明材料,即可由司法鉴定机构直接兑现减免政策,直接享受与受援案件相关的鉴定项目鉴定费用减免服务。
依托“随申码”识别用户身份,推进特殊群体法律援助优待服务。宝山区法援中心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对接区残联平台,开展三方联动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预约申请咨询或援助,会主动开展上门服务等跟进工作;对于残疾人个体工商户或残疾职工,积极做好引导和法律帮助,全力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023年上海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提出,要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使法治成为上海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此,宝山区法援中心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服务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作用,通过实体、网络、热线“三台融合”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进一步深入推进惠民工程,让法律援助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