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访谈丨陈杰:以科创牵引发展,精心研磨“北转型”范本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2-10-18 09:50

宝山如何实现空间、产业、治理全方面深层次蝶变?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宝山区委书记陈杰接受《文汇报》专访,绘就以科创牵引发展,精心研磨“北转型”范本的美好画卷。

    

记者:过去十年,宝山区如何褪去“老工业基地”标签,成为“科创中心主阵地”?

陈杰:宝山因宝钢扬名,宝钢因宝山得名。作为老工业基地,过去十年,这里的钢铁、能源、物流、港口等产业曾成就了上海重工业的“黄金时代”。但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新需求、新期待,宝山也被赋予全新历史使命——“科创中心主阵地”。

撕下“老工业基地”的标签,接驳科创新动力的宝山,迎来了空间、产业、治理的全方位、深层次蝶变。

一批老厂房、老仓库、老堆场、老码头、老港区实现“腾笼换鸟”。近年来,我们年均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000亩。腾挪出的新空间“装”入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走出了一条集群发展之路。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瞄准疫苗、检测、基因工程、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集聚了康希诺、艾博、蓝鹊、博沃、宝济等一批有技术壁垒的企业和项目。过去两年,全区生物医药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增70%。

空间转型、产业转型,也带动了治理转型。譬如,南大地区,这一环保重点整治地区,十年磨一剑,如今洗尽铅华,焕发生机。围绕“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的建设目标,这里将成为数字治理的创新应用场。

记者:如何看待“北转型”与“科创中心主阵地”二者的关联?

陈杰:“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今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又提出,要加快功能提升,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和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

宝山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就是为“北转型”服务的。从大学科技园到“科创宝”,种种探索创新,都是为区域转型提供动能活力。

无论从自身区位优势,或是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北转型”可谓恰逢其时。由宝山、金山串联起的南北发展轴曾为上海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宝山贡献了全市近100%的钢铁产能,站在全新历史起点,迎来转型新契机——为全市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

要打造新的增长极,需要以链式思维谋划全局。对上海来说,沿着长江经济带“北上”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往北走,上海能匹配到更互补的“产业搭档”,实现链式布局。宝山恰好就位处沿江沿海大通道的“关键枢纽”。作为北沿江高铁的始发站,规划中的宝山站将引入沪渝蓉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二期。考虑到未来将应对较大客流,站点也规划为8台18线,容量也从8万平方米提升至10万平方米,足见各方对宝山满满的信心和期待。

记者:围绕科研成果转化,如何缩短产业链,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陈杰:瞄准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是关键一招,最终目标是助力提升城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高端产业引领能力。接下来,将重点围绕“有得转”“转得好”两方面发力。

“有得转”,即扩大高校朋友圈。这背后蕴含的是“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虽然区内在地高校不多,但却毗邻复旦、同济、上理工等高校以及多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近半都落位于宝山周边。

“转得好”,是为产学研牵线,全力搭好“三座桥”。第一座桥是大学科技园。譬如,环上大科技园营造创新苗圃、加速器等多类型载体,回应不同阶段创新主体的个性需求。第二座桥是组建大学科技园专业运营机构,让更多“技术经纪人”嫁接起科研机构与市场主体。第三座桥是线下“数字科创港”和线上“科创宝”平台。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助力下,已汇集了企业需求端、高校成果端、中介服务端、政策供给端,成功研制首艘南极科考无人艇等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记者:空间焕新对地区功能提升至关重要,“城中村”改造如何加码提速?

陈杰:在上一轮认定的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宝山区杨行镇属于步速较快的。由于杨行老集镇体量较大,改造分批次推进,目前一期安置房已顺利交付,二期动迁工作有望年底前基本完成。

“城中村”改造的初衷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为区域发展腾挪空间。过去的传统改造路径是“上楼”,更好平衡改造资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但接下来,不仅改造空间形态,也与功能文化紧密结合,精心研磨改造新范本。

以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罗店为例,将充分保留原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按照“一路、两轴、三区”的设想,围绕老镇核心风貌区、宝山寺、花神堂等区域特色,结合古典与现代元素,将其打造为区域新地标。新模式在短期内更考验改造主体的定力、耐力,但我们要从长远来算这笔民心账。

“城中村”外,多项民心工程也聚焦生活品质提升靶向发力。譬如,在公园建设方面,宝山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4平方米,位列全市第一梯队。作为宝山环城生态公园带的先行启动项目,丰翔智秀公园也将于今年底竣工。推门即见的盎然绿意,还化为持续增量的“水晶天”。近年来,宝山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全市前列。

记者:如何用一句话描述期待中“北转型”后的区域面貌?

陈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并具有复合城市功能的新区域。

首先是推动产业转型。突破传统产业结构桎梏,抢抓新赛道新机遇,加快布局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协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其次,在空间转型方面下苦功。打通沿江沿海大通道,优化内部交通体系,促进功能空间合理布局,打造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环上大科创街区等重点转型载体和空间新地标。聚焦蕰藻浜沿岸科创转型等,加快沿岸生态修复、形象提升、功能再造,加快打造“北中环赋能经济带”。

此外,聚力推动治理转型。用便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市场主体,用精细的城市管理改善城市面貌,用智能的数字服务赋能城市治理,用优质的公共产品服务人民群众。以宝山首创的“社区通”为例,目前已开通网络议事厅,居民线上提需求、定方案、投票表决,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上海市首批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宝山还将继续在课程中引入人工智能,用数字技术助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更好因材施教,以高品质服务供给引才留才。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