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百米”使命必达!为了宝山人的一日三餐,他们拼了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孙子璎   发布时间:2022-04-11

4月1日3时起,宝山人足不出户、居家抗疫,为保障区域封控期间的一日三餐,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日夜奋战、咬牙坚持。冷库内外反复“切换” 只为火速发出保供蔬菜。

这段视频记录了宝山区级机关志愿者机动队的队员们,争分夺秒出库爱心蔬菜包的忙碌瞬间。

“我们10个人,5小时就出库3000包,大家都很拼,都在抢工作量。”4月5日,宝山江杨南路章进冷库内外一片繁忙,区人社局10名党员组成的志愿小队就是忙碌人群中的一支力量。

这两天,一批保供蔬菜需要尽快送到居民家中。前后三批、近250名志愿者一刻不停、日夜赶工。分拣、称重、包装、出库、装车,工作流程看似简单,但放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下并不轻松。虽然已经穿上羽绒服,但是在冷库里一待就是1个小时,冰冷的湿气还是直钻衣裤。

蔬菜包从地下一层的冷库转运至地面,大家继续用推车、双手接力搬运装车,“大白”下已是大汗淋漓。随后志愿者们又转战冷库继续出库,工作环境反复“切换”:“一进冷库,之前一身汗感觉黏在衣服上结了层霜,冰冰冷的。”当天下午,夜班组又接过白班组的接力棒,一直忙碌到深夜12点。

从3月31日起,由区级机关、委办局、人大政协等20家单位百余人组成的区级机关机动志愿者全力投入“菜篮子”保障专班,这些志愿者驻守单位、随时待命、火速出发,只为承担好保供蔬菜进库、分拣等各项任务。

截至目前,宝山区级机关5000余名党员干部已全部到社区报到,核酸检测现场、上门运送物资、打包装袋试剂盒等现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拣单”用跑  胳膊累到抬不起

早上6:30,叮咚买菜月浦站的分拣员朱丽娟已忙碌起来。此时,后台订单已有1000多单。200平方米的站点内,朱丽娟和分拣姐妹在冻品、冷藏、常温三个区域100多个货架中一路小跑,根据订单把一件件货品配齐打包,朱丽娟管这叫“拣单”。几天前,小朱分拣的最大一单,有100多件商品,两个肩膀挎满3、4个袋子,少说也有20斤重,这也是最近每个分拣员的工作常态。“这几天单子多,每单件数也多,分拣配货必须用跑,这样省下的时间,就可以多拣一单。”

受疫情影响,3月以来,各大生鲜平台几乎超负荷运转。月浦站的订单量由平日的1000多单,持续上涨,最高一天达到2500单。作为前置仓每天开始订单运转的第一步,朱丽娟和分拣伙伴每天分早中晚三班到岗,人均一天要完成400多个订单的打包。最近一天,朱丽娟更是从凌晨5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又破了自己的拣单纪录。“那天拣了600单,中饭就啃了个包子。每天下班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胳膊也抬不起来。”仅3月份,朱丽娟一人就“拣单”1万2千单。

只身一人在上海打拼,朱丽娟已一年没回老家安徽。这一个多月来,每天坚守在货架前,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只为更快满足居民需求。 

日行数万步 “最后一百米”使命必达

随着封控时间延长,这几天,庙行镇馨康苑居民区各类运送物资数量节节攀升。保供物资、自购物资、为老送餐,在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外,15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志愿者也忙碌在“送物资”的路上。

别小看社区大门到居民家这“最后一百米”,近千袋保供物资、20斤大米、整箱矿泉水……全部肩扛、手捧并非易事。

随着物资采购增多,如何快速送达,志愿者群策群力。平板车、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外卖车,能想到的交通工具全部用上,大家更用“一双腿”奔走在小区各个楼层,互相接力、及时送达。 

最近,居民采购物资中不少是冷冻、冰鲜食品,这又给送达时间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居委增加志愿者服务时间、排密志愿者班次来化解新难题。“小区物资运输队从原来“三班人马”增加到“四班轮换”,排班时间也从早上8点一直到深夜11点。哪怕晚上8点送来的食品,当天再晚我们也会送到居民手中。” 馨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芬说。

“了解到社区物资运输力量不足,我之前一直健身运动,体能很好,所以我主动申请报名,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这次疫情,施女士第一次做志愿者,负责在小区门口收取居民的快递、外卖,分拣后交物资运输志愿者送到居民家中。

 “你好,这给你们的生活物资,以后有什么需要的话,就向社区报备。”党员陈华身穿隔离衣,满头大汗地抗着20斤大米和蔬菜牛奶送到了一户高龄老人家门口。作为一名党员,封控前他第一时间向社区报道,担任一名最辛苦的物资运输志愿者。

从晨曦微露到星起月升,很多志愿者这几天在计步软件上都是雄踞榜首,每人平均日行2万多步。

同心抗疫,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