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庙行镇作为宝山区南部门户,在拥有显著区位优势的同时,更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全镇范围不仅人均公园、绿地指标在全市中心城区遥遥领先,更拥有难能可贵的14条河道长达18公里岸线的丰富滨水资源。近年来,庙行镇始终秉持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挖掘释放生态环境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
近日,庙行镇召开东茭泾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设计方案专题研究会,就东茭泾和结构绿地建设开展专项研讨,在因地制宜展现东茭泾和结构绿地全新面貌的同时,继续厚植庙行生态基底,促进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深入。镇党委书记陈巍,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峻峰,镇人大主席徐子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晓玲、副镇长王波等出席会议。
会上,设计单位详细介绍东茭泾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和结构绿地设计方案,遵循精细策划、设计、营造与创生的更新理念,提出“一带两岸、四功能、八主题、十特色、四绿态”,创造出一个“妙境艺趣”的新环境的设计理念。
镇党委书记陈巍同志充分肯定了东茭泾和结构绿地概念设计方案的创新性、活力性,并提出三点意见:一要立足根本。东茭泾沿岸作为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公共空间,应当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二要精雕细琢。不论是东茭泾沿岸灯光、景观,还是结构绿地周边设施,都必须细致规划、合理设置,充分考虑安全性与可行性。三要提高标准。立足居民切身需求,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滨水公共空间体会到乐趣,构建“全民友好型”公园城市。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峻峰同志指出,东茭泾滨水公共空间贯通项目与结构绿地项目是蕰藻浜“一号湾”概念的重要延伸,是建设庙行“公园城市”的重要串联,既要在创新的同时体现庙行元素,赋予东茭泾丰富内涵底蕴,又要活化贯通,在呈现景观的同时融入趣味互动,还要注重公共空间安全性,提升沿岸居民进出的可通达性。
镇人大主席徐子平同志建议,庙行东茭泾沿岸作为“流动的秀带”,应当聚焦安全、互动、管理,通过挖掘庙行历史、人文特色,凸显沿线党建中心、驿站、商业体等重要功能,形成庙行品牌特色。
镇社区建设办、社会事业办、规建生态办、城建中心、党群中心、文化中心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宝山汇APP
上海宝山微信
上海宝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