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与上海建筑》系列课程之“爱棠新邨13号”开讲!

发布时间:2024-05-18

历史建筑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鲜明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教育价值。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推出《陶行知与上海建筑》之爱棠新邨13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了解陶行知与这幢建筑的不解之缘,解读他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多难、民族危亡时期,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携手共进的史实。

课堂上,鲍广蕾老师偕同可爱又聪慧的数字小陶子,与上海市行知外国语学校、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实验学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七中学等师生同侪联动。课程以全新的建筑VR全景展示、生动的微视频故事案例、充满挑战的历史线索接龙、你来我往的互动分享交流,带领学生回顾历史,解码爱棠新邨13这座建筑的红色基因。

爱棠新邨13号是陶行知先生为反内战、争和平,奋勇斗争到他生命止息的最后一站,这座建筑向每一位走近它的人诉说着先生的爱国故事,诉说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团结陶行知先生,共同筑起爱国统一战线,携手解救民族危亡的红色史实。

建筑展现文化地域特色,记录华文明发展历程。一幢老建筑,一段封存的历史,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伟大的人物。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现在,拥抱未来。

学生感悟

包亦涵(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实验学校):我为陶行知先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我要到陶行知纪念馆学做讲解员志愿服务,向那些来参观的居民讲述先生的爱国故事,我觉得要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中国教育家的故事和精神,这是很有意义的。

郁司洋(上海市行知外国语学校):今天我了解了爱棠新邨13号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了不起的爱国精神。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今的学习生活,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好少年。

樊一泽(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陶行知先生心中有大义,在皖南事变后,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创立出版社,抗战结束后他来到上海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坚持斗争。今天这堂课,让我读懂了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读懂了我们应当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理想信念、树立责任担当的时代呼声。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厚积薄发,勇担责任,为新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刘诗韵(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七中学):这幢建筑留下了先辈们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建筑诉说着我们伟大的党是如何团结陶行知先生,共同筑起爱国统一战线,一起携手解救民族危亡的史实。如今虽然是和平年代,我们也要继续传承先辈精神,团结一致,爱护我们的国家,使祖国更加强盛。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场馆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校内外联动共研的方式,开展观展、观课、主题研讨、课题研究等系列活动,宣传推介场馆,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功能。


当前页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 宝山汇APP

  • 上海宝山微信

  • 上海宝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