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关于对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发展性督导的意见书
发布时间:2024-02-26根据宝教督(2020)4号文件精神,宝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评估组,于2021年5月18日,对宝山区实验小学进行了综合督导。督导组通过审阅学校发展规划,听取校长的自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巡视观察、随堂听课、干部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网上问卷调查(网上问卷4066份,其中教职工134份,学生1218份,家长2114份)、听取社区意见等途径获取信息,全方位了解学校近三年整体发展状况,现将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强化党建主体责任,战斗堡垒作用显现
实验小学党支部积极推动党支部教育形式、创新活动,使党支部更好地融入学校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群众关切,建设学习型、实干型组织。讲政治、强队伍、抓学习,接地气。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在工作中,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百花齐放,很好地完成局党工委布置的各项工作,又有创新发展。
学校涌现出市优秀园丁奖、区师德标兵、区十佳青年等荣誉,赴新疆喀什地区支教等先进事迹。同时,党支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使他们在岗位实践中成为学校储备后备力量。
党支部很好融入学校中心工作,扎根课堂、服务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课程、手中有方法。”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处处看到党员老师的亲切与多才多艺,有的独挑大梁、有的精诚合作。尤其是二十多个微课视频内容被“学习强国”录用在“上海学习平台”上展示。
坚守信念,坚持每天的平凡就是不平凡。对于学校脑瘫儿童和宁夏西吉的留守儿童,多年来,实验小学党员坚持送教与捐助,不求回报,只愿播撒快乐与友善,大爱无疆、真情无价。
2.传承百年文化文脉,促进保障民主管理
坚持传承创新、辐射示范,实现学校优质发展。学校传承百年文脉,实验示范辐射,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在百年校训和“创办高质量、有特色、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实验性、示范性小学”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构建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为准绳,以传承、创新、开放和共享的姿态,激发教育活力,促进教育优质。学校校务管理紧紧抓住一个“有”字,在“有”字上狠下功夫,强化有目标、有成果;有策略、有途径;有传承、有发展,使学校形成了厚重、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了持续、多元的发展环境。学校得到了政府、社区、家长的肯定与赞誉,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
坚持分层管理、及时响应,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学校基于《办学章程》,制定发展规划,确立管理目标,完善管理体制。在“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模式下,形成了具有简约、开放、规范特征的学校管理文化,持续推动落实“在位谋职,分管负责”的分层分级管理框架,完善落实中层干部工作交流制度、月度工作总结制度和及时响应制度,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通。学校培养形成了一支有理想坚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管理团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管理团队在管理中能尊重爱护教师、学生,重视发挥社区、家长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合力作用,通过“一牵二动三整合”的合作模式,实现合力育人。学校认真制定《管理手册》,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及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学习活动,编写了相关的《工作手册》《成长手册》等,有效助力了学校部门的具体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坚持依法治校、三位一体,保障学校规范发展。学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特聘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为学校法治副校长。学校加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通过家长委员会活动等形式,发挥学生家长在法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长接待日和网站等形式将法治教育从学校向社会延伸,把学校教育、教师实施、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障学校规范发展。
3.立足百年文化传承,保障德育实施推进
学校积极优化以“校训”为主旋律的育德环境, 营造育人氛围。构建多元化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宣传与评价考核,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工作格局。学校通过搭建星级“友心”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开展德育工作案例研究,重点课题的实践研究,坚持班主任技能竞赛,以聚焦主题班主任培训和德育小论坛交流分享等举措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与育德能力,目前学校拥有一批专业能力过硬的德育优秀骨干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与推进。
学校立足百年历史文化传承,以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系列化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将学校地球村的活动与EPD项目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了“绿色、主体”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具体、有形、生动的活动,不断增强扩大和深化了教育内容,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获得了社会认同,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品质。
学校重视家校共同育人工作,积极建设家长学校,分年级段、分专项主题进行家教指导。招募家长志愿者,推出《“宝贝”家长进课堂》,《亲子说法》栏目,开展亲子中华美食活动;加强家校沟通联系,不断丰富家校共育的内涵,改进学校工作,共同为学生成长服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逐步形成与完善。
4.构建科学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课程编制有高度。宝山区实验小学站在依法治校的认识高度,严格执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上海市市教委年度课程计划,结合学生需求与学校特点,编制与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和三类课程实施方案。作为上海市首批兴趣化试点,所有年级均安排4节体育课,并进一步将体育课程的4+2细化为3+1+2,每个年级分别开设不同的科目(击剑、羽毛球、跆拳道、游泳、篮球)。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课程实施有力度。宝山区实验小学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抓手,建构适合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个性差异的课程与课堂教学。将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实施与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快乐活动日等相结合。结合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改用统编教材的契机,学校指导教研组加强对教材的解读分析与课堂实践,充分发挥两者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作用。
课程开发有厚度。宝山区实验小学依托多年积淀,多年来致力打造“第二课堂”,课程建设在继承传统中与时俱进,作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校与科技教育示范校,学校的特色课程已初具规模。近年来开发体育类、智能类、动手类社团课程20多门,不断丰富学校课程的内涵。数学组的《脑力加油站》,英语组的《实验小学英语口语手册》,成为展示学校课程的亮点。作为全国EPD实验学校,“地球村”课程整合了生命、人口、环境、绿色、健康和科学等多项教育内容,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课程。体育组的《篮球》,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体育专项督导中得到好评。此外,艺术、信息科技等教研组开发了《中国画》、《动漫》、《剪纸》、《石玩》、《舞蹈》、《合唱》等社团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经历。
建章立制抓常规。学校为了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制定了《宝山区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等系列规章制度。学生学籍、教师档案均管理规范。在学校教学教务流程中,随处可见制度管理带来的严格、规范、便捷、高效。
领导护航促发展。学校建立学校领导讲课、听课、评课制度。学校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引入先进教学理念,推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争先创优,开放教学课堂,革新教学方式,种种举措,为课堂数学注入生机活力,也构筑了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形式多样促教研。学校外请专家,内修名师,搭建多梯度的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学科研学团队活动,打造研修沙龙、读书会、TED演讲3个品牌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修养与能力,致力培养能教学、会研究、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学校以多样化的教学比武推进教学质量。加上学校传统教学活动“宝石杯”“教学月”等活动,带动青年教师锤炼基本功,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同时,以赛促优,优化教学。学校以科研促教研,以市级课题、区级课题为引领,通过学习式教研、活动式教研、专题式研究、课题式研究等方式,致力走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科研之路,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提升。
综合评价促素质。学校以《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为指导,开展校园内学生综合素质评比活动,评价内容较广,方式较灵活,评价主客体多层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5.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推进诚敬勤朴精业
学校100%教师符合教师任职资格,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完善,学校在选聘教师、评优评先等方面制度规范完整,操作公开公正,对教师评价考核注重多元化,既有教师自评互评,又有学生评和家长评。绩效工资方案明了清晰,既关注了学科间的差异,又兼顾了相对的平衡稳定,既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思想,又确保教师在各自工作岗位积极性的发挥,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激励保障机制。
学校以学陶思陶为引领,以“建设师风、明确师责、提高师效”为目标,以贯彻落实《实验小学教育思想十二条》、《实验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措施十二条》为依据,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若干规定”、制定和修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补充意见”、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等规范教师言行;定期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选树典型。建立师德师风自评、学生评与家长评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这些举措营造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以“诚敬勤朴、厚识精业”的教师特色发展为目标,以找弱点、破难点为导向,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将陶行知“艺友制”浸润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践,通过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工作坊、项目组、教研组平台,开展沙龙研修形式的校本研修。建立见习期教师规培、新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平台。通过带教青年、示范课、专题讲座、课题研究、领衔或参与项目工作等方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骨干教师个人成长与教师团队同生共进。目前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7人,占比12.3%,学校是“全国校本研修实验基地”、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6.重视科研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育科研
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建立了校长为组长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校教育科研室,由室主任、联络员、情报资料员等组成,具体负责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定了科研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纳入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在行政会议、校务会议上经常研究科研工作,落实阶段性工作,保障了科研工作扎实开展。
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善于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找课题。几年来,学校领导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同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做自己喜欢的科研,进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近年来被立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16项。
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着眼学生发展,探索课程实践与评价的优化》在上海市暑假校园长培训做主题视频汇报。获区级以上的科研成果40项,2020年区第十五届教育科研成果奖,5项成果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目前又有一个市级课题《“兴趣化”教学改革思潮下小学体育课程的校本统整与实践研究》,10个区级课题申报开题,学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充分反映了学校在推动科研兴校强师的行动力。
7.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办学品质
学校注重行规养成,建立“一点三线”管理机制。让学生具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发展意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公民素养,展现健康、阳光、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学校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实上海市课程的要求,专题教育(健康教育)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连续三年达到99.6%以上,体育课及格率连续三年达到92.3%以上。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以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为标准,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注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对心理、行为偏差等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形成了团队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以确保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能得到帮助。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美育的培养,重视音乐、美术课程教学,学校依托学生社团和快乐30活动,汇聚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建设“舞蹈、合唱”示范团、“水墨漫部国画社”、“创意卡通动漫社”等社团,打造年级特色项目,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学校是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立德树人—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学校扎实开展科技教育,学校积极推进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行动,每年组织科技节系列活动,打造智能互动校园,将“智能理念,创新思维”融入学生校园生活,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开设了3d打印、创造发明、电子制作、人工智能,趣味编程等学生社团。学校积极参加全国、市、区各类比赛,三年中共获奖167次,学校被评为宝山区绿色校园、科技特色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准确把握育人导向,切实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作为宝山区劳动教育基地学校,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内容,开展实小特色劳动小岗位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学校努力办社会和家长满意的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播撒快乐、传递友善、收获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以课堂为阵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近年来,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现场的社区领导评价满意率为100%,家长问卷显示家长对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满意率96.5%。
8.加强学校资源保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学校以“讲原则、勤奉献、保安全”为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学校资源保障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和发展。
学校积极优化硬件设施,努力实现优享校园。学校以安全、智能化建设为目标,校园网络全覆盖,启用新型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并建章立制,落实专管,为学校优质优育保驾护航。为更好满足课程教学改革和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需要,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各类专用教室、文化长廊、校门厅、“最美图书馆”等文化艺术建设,让人眼前一亮。
学校严格执行财产财务收支管理审批制度,预决算编制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开源节流,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有序发展。
学校注重安全保障,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学校将安全工作视作生命线,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预防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使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学校积极推进放心食堂名厨亮灶工作,连续被评为“上海市A级单位”。学校保安人员被评为上海市后勤保卫系统2020年度感动人物。学校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辖区内的派出所、交警中队等建立联系和交流,组织各类安全知识讲座等。多年来学校未发生群发性安全事故,全面“优创”安全目标。学校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9.坚持特色创新工作,文化课程助推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有特色。宝山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03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以“诚、敬、勤、朴”为百年校训,以“播撒快乐,传播友善,收获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创办高质量、有特色、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实验性、示范性小学”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学校标识文化,有自身特色的校歌、校徽、校花、校树、校刊、吉祥宝贝、形象色彩等;面对刚搬入不久的新校舍,精心设计师生成长的学习空间,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环境文化,已经建成的“时间轴”“浮雕墙”“先贤塑像”等呈现了学校发展轨迹,文化大厅、主题长廊、温馨教室等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即将建成的“紫藤长廊”等校园景观将进一步丰富学校的环境文化。学校依法办学,建章立制,建成学校《管理手册》,过程中教师有参与权、决策权,逐步形成自身的制度文化。同时,学校也逐步形成自身的精神文化,有自己的教风和学风,形成五个专题教师心理成长手册,涵盖:察觉我自己、调试我情绪、规划我职涯、沟通彼此间、家校共携手,促进了学校教师成长与成熟。
课程教学改革有亮点。学校将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将研究与探索的视角定向在学习与实践学科课程标准,关注单元教学、作业设计及融合教育等。一是立足单元整体,抓住四个“紧扣”优化日常教学:紧扣内容目标,体现整体性;紧扣内在联系,体现层次性;紧扣主题情景,体现实践性;紧扣学科素养,体现发展性。二是聚焦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进一步明确了作业设计的一般步骤,并从单元整体目标到作业课时目标的确立、从课时目标设计到课时练习的设计,从课时练习到设计意图的推敲,从分层作业到评价量表的设计,从单元试卷到长作业的探索,形成了自身的实践成果,获得了系列奖项。作为“区本作业体系建设项目”研究的基地校,数学组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和课时目标,从作业练习的内容、能力、目标等维度出发,研究作业的设计来减轻学生负担。三是依托上海市信息化标杆校培育校、市PBL项目实验校等除了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外,促进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及跨学科教育的实践。
师资队伍建设有创新。学校积极搭建四项常规评优平台:课堂教学评优、教研组评优、基本功评优、科研案例评优;注重两个双向培养培训机制的建立:师德素养与技能素养双向培养、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双向培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将陶行知先生“艺友制”落实在教师培养中,形成了教师研修沙龙的六种形态:即,学术沙龙:专家引领,智慧启迪,交流共享;专业沙龙:项目引领,首席主持,协作探究;跨界沙龙:主题引领,综合融通,携手攻关;硕博沙龙:高端引领,强强联手,克难攻坚;艺友沙龙:导师引领,伙伴互动,共同成长;行云沙龙:问题引领,思维碰撞,撷取生成。沙龙研修的合作文化,借助团队的力量,体现为集体协作,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快速成长,逐步形成了爱实干、懂实验、敢创新、能创新的教师团队。
二.问题与建议
(一)党建引领和校务管理方面
1.建议学校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思考:用百年校园文化来串,用党建课题来引,使党建品牌显示度更加凸显,学校各项工作关联度枝叶茂盛,努力把学校建成“世界视野、收获成长”的更优质学校。
2.建议进一步梳理历任校长的“有效管理”经验,结合当前主要工作构建新任校长“校务管理”的管理框架,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
3.建议进一步梳理已初步确定的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各部门的工作重点,思考在学校层面的拳头项目和攻关课题,做好统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主动实施五育融合、数字赋能,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
(二)德育工作和学生发展方面
1.建议学校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内涵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现有的办学优势,进一步加大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德育实施的路径与内容,确立德育工作主线与总体目标,使德育内容更完善,结构更合理,内涵更丰富。凸显学校德育特色创建,实现德育内涵提升,高层次发展。
2.建议学校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整体规划,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分年段、分版块推进劳动课程,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不断增加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课程教学和教师发展方面
1.建议在课程建设中提高对于三类课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课程架构,尽早弥补探究型课程相对薄弱的短板,形成基于三类课程、展示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2.建议专题教研活动能系列化开展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化研究。
3.建议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设计全面的调研问卷,同时分析梳理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形成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工作坊、项目组、学科教研组优势互补、优化整合的校本研修新格局。
(四)教育科研方面
建议要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好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引进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力量的力度,强化对当前教育重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梳理确定好学校研究的龙头课题,进而形成各学科相关的学科课题群组,促进科研工作更规范,更有序,更扎实的深入发展。发挥区域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助推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五)特色创新方面
1.加强特色建设顶层设计。一是梳理并完善学校的理念系统,形成办学理念引领下的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的目标与任务,制定学校十四五期间特色创建专题五年规划。二是修改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紧扣办学特色创建,增加重点发展项目或特色发展项目。
2.深化学校文化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学校文化的内涵与核心,并对核心内涵作具有学校个性的诠释;二是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路径、策略方法,使学校文化进一步融入学校各项工作,成为凝聚人心、提升工作,促进师生发展的无声力量。
3.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一是深化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深入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在课程实践、课堂改革、作业设计等方面形成更多的经验与成效;二是推进跨学科融合,深化PBL项目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在跨学科融合,学生的综合活动等方面深化实践与研究。三是加强“五项管理”,深化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课外读物、体质健康的管理研究,在推进减负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进一步形成经验与成效,有效发挥实验小学实验性、示范性的作用。
三、督导结论
经督导组评估认定:宝山区实验小学为素质教育示范校。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1年9月
宝山汇APP
上海宝山微信
上海宝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