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2019年度宝山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 2019-12-26 )

2019年度宝山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2019年,宝山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农委、区规资局、区绿容局、区经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八大方面40项重点任务,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源头监管,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推进农业面污染治理,推进绿肥种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缓释肥的推广,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围绕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规范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治理修复等活动,加强污染地块监管,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强化源头管控,常态化严管8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推进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固废堆场整治,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一、严格控制和预防土壤污染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稳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 2019年持续推进涉重金属排查整治,长效监管。“十三五”以来,区域内无工业源新增涉镉、汞、砷、铅、铬排放量建设项目。

落实土壤重点企业监管。结合区域实际,筛选确定区管8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针对新形势下环保工作要求,强化培训与服务指导,推进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落实企业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强化土壤重点企业执法检查,按照“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对3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作出5件行政处罚决定,罚款44.5万元。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宝山区加快推动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关停,以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三高三低”一般制造业企业压减。全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7个,减少综合能耗8200多吨标煤。

持续开展清废行动。条块联动全面排查,落实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疑似固废堆点问题清单核查。督促企业落实大宗工业固废堆场规范化整治。

强化建筑垃圾全程管控。一是强化工地源头管理,坚决落实“二不挖”、“二不进”、“二不出”的要求,确保作业安全规范。二是全区设置12个建筑垃圾中转分拣场所,用于工程垃圾、拆房垃圾、装修垃圾的中转分拣。三是建成江杨北路永久性装修垃圾分拣中心,该中心的建成,解决了我区装修垃圾的处置难题,也使装修垃圾变废为宝,达到了资源化处置的目的。四是积极推进“五违整治”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充分利用三个资源化处置中心集中处置“五违整治”建筑垃圾。

稳步推进农业面污染源防治。一是实施种养结构调整,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优化种植业茬口布局,退出小麦的种植,增加绿肥种植和冬季深耕晒垡面积,降低农业复种指数,进一步减少化肥的投入使用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熟化土壤,减少病虫害。二是扩大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秸秆离田用于食用菌栽培基料及生物质燃料的新途径。主要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00%。三是继续深入有序地对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包括兽药、鱼药)、农膜等包装废弃物实施回收和处置,设置农药废弃物回收点集中回收处置。四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安全监管。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加强源头监管,做好监管检测,加强执法力度,宝山区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年内未发生因食用地产农产品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加强产业准入,严格环保审批。区经委牵头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区级统筹,严把产业准入关,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区生态环境局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控新建风险项目,新建项目涉及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贮存等土壤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源头防范土壤污染。

二、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

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区规资局,印发《宝山区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宝环保﹝2019﹞17号),通过联合发文的形式,规范我区建设用地场调流程,细化了工作要求,落实土地使用权人土壤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监管,夯实街镇(园区)属地管理职责,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监管,推进南大地区土壤治理修复工程示范,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配合开展土壤环境调查

配合市级开展农用地、223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协助开展名单筛选、点位确认、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现场检测等工作。

四、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开展各类形式的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活动。对我区有代表性的居委开展结合土壤污染防治主题的生态环境宣传活动。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我区人员较多、社会影响力较大、环保宣传较好的商场、企业、机关、高校等场所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区百余块宣传阵地定期更新土壤法相关环保宣传资料。开展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负责人问卷调查。

当前页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 宝山汇APP

  • 上海宝山微信

  • 上海宝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