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邮我守护” 他们用奋斗再现邮轮母港辉煌
来源:宝山海事局 发布时间:2024-05-30自2023年5月26日“蓝梦之星”邮轮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率先开启试点复航以来,我们目睹了国之重器“爱达·魔都号”的商业首航,见证了创造单船入境游客记录“海洋光谱号”的首次回归,迎来了国际邮轮母港再次“三邮同靠”“四船同框”的繁忙景象。
回溯邮轮复航的这一年,宝山海事局服务保障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安全靠离邮轮162艘次,安全护送出入境游客47万余人次,为构建“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邮轮经济发展新模式、助力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调研先行,夯实率先复航安全基础。
排查风险除隐患。复航前,邮轮港前沿水域船舶流增至日均1400艘次,给国际邮轮进出和靠泊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深入沿岸码头和相关企业开展调研,分析通航环境变化规律,协调船舶避峰靠离,协商应对措施,形成风险隐患排查清单,为率先试点复航筑牢安全基础。协力共商促共治。为保障首次复航、首次试航、首次回归、首次访问邮轮安全,联合码头、航运公司、引航站等多家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梳理邮轮护航、靠离泊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国际邮轮“一船一策”保障协调方案。强化研学助安全。依托上海海事局邮轮管理实训基地,组织赴船厂调研、技术研讨交流等十余次,组织船旗国监督检查人员在“鼓浪屿号”“地中海荣耀号”开展沉浸式研学,组织4名港口国监督检查人员深度参与“爱达·魔都号”两次试航,为邮轮监管服务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精准管控,守牢邮轮安全监管底线。
筑牢日常水上安全防线。贯彻落实国际邮轮“一船一策”、吴淞口警戒区水域“一域一策”工作要求,创新制定“SPECIAL”邮轮护航工作法,采取无人机提前起飞、巡逻艇提前到场、电子巡航专人专台“海、空、电子”三位一体监管举措,服务保障邮轮安全率、准点率。全力做好突发恶劣天气应对。针对长江上海段大风大雾多发频发问题,密切关注气象信息,提前联系引航、拖轮和码头细化服务保障方案,安排执法人员上拖轮护航,协调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利用恶劣天气好转间隙优先安排邮轮进港,局领导驻守指挥中心督导,共为6艘次国际邮轮安全、准点靠离开辟“绿色通道”。持续提升综合治理效能。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与综合治理,开展海事、海关、边检联合登临检查。会同船级社、船旗国和邮轮公司开展四方联合安检,有效防范邮轮带“病”航行。实行邮轮安检窗口“周监控、日报告”模式,一年来对4艘适检邮轮开展全方位“体检”。不断强化应急处置水平。依托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及其分中心平台,联合各专业应急力量、社会力量开展3次邮轮复航等主题综合搜救应急演练,加强邮轮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坚持为民服务,提升邮轮服务保障品质。
窗口前移推动服务下沉。为解决邮轮靠泊时间段,船员上下船不方便问题,联合邮轮港公司在客运楼内设置邮轮船员服务专台,实现邮轮船员不出关即可办理海员证信息采集业务。大力推广“海事通”APP,实施“掌上办”“跨域办”“无感办”等便民举措,压缩业务手续办理时限。帮办导办提升办事效率。建立邮轮服务保障联络机制,远程指导邮轮明火作业备案、防污染作业报告、船员证书核发等工作,向邮轮代理、船员提供咨询、指导、业务办理“一站式”服务,展现国际航运中心一流海事形象。着眼长远推进降本减排。逐船逐泊位落实岸电容量、接插件和位置匹配情况,实现邮轮常态化使用岸电,发挥岸电减排效应。一年来,为邮轮节约464吨燃料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71吨,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90万元。
邮我守护,守沪有我。宝山海事局将持续做好邮轮安全监管与服务保障工作,助力宝山区产业转型,为打造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邮轮母港运营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