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罗泾中心校:踔厉奋发 赓续前行 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3-11-07宝山区罗泾中心校位于上海的北大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5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生态环境优美,功能教室齐全……共有32个教学班,近1300名学生,生源结构多元,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到总学生数的70%左右。
学校坚守“给学生一段温暖的记忆”的文化核心,依托罗泾镇创建“全国特色小镇”的契机,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示范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学校以“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六个好”为创建标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努力开创文明校园建设的新局面。
加强道德建设,激发师生爱国情怀。
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在师生中掀起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党支部书记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组织党员教师结合自身工作,畅谈学习体会;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少先队员有话说”主题活动,呈现国家大政方针在校园的浸润式贯彻。
全体教师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重温教师誓词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重温“教师誓词”、签订师德承诺书、评选校“最美导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师德论坛等,让“红烛精神”深入每一位老师心中。学校还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全员导师制的推进相结合,创新育人模式,发挥全员育人作用。
学校充分挖掘地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带领学生通过清明祭扫、访谈老一辈经历者等形式,了解日军在罗泾地区上岸后犯下的滔天大罪,将“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植入孩子心田,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深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学校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灵魂工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为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学校现有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教学能手6名、区教坛新秀1名,教师先后获得不少市区级各项比赛等第奖。
“泾灵”班主任工作室开展阅读交流会
近年来,学校迎来退休高峰,大批新教师亟需快速胜任教师岗位。为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水平,择取以“分段达标、分层培养、分类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梯级培养”路径,让不同教龄段、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发展,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带动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和行为的转变。学校还借助校两星级班主任工作室,通过基于问题的主题式研修、课堂研讨、各种展示、携手家访等活动,推动了新班主任的快速成长。
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深入人心。
“小泾灵”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公园开展环保活动
学校坚持弘扬“以新创造奇迹,用心塑造未来”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使文明校园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校园环境建设,调整骨干教师宣传墙、文明宣传栏等,增设班级文明校园创建专栏等宣传阵地,有效宣传学校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节水型校园,多次被评为镇“花园单位”。学校依托绿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将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深入开展“蓝精灵”水资源课程,红领巾护河、护绿系列活动等,构建和谐的绿色生态校园文化环境。
沈老师在上区域大思政研讨课
学校以区域大思政类课程——中国课程开发为契机,推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课程充分挖掘罗泾地区农耕背景下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优化课后服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小泾灵”漫画班在花红村耕织园进行“采风”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做好基础性托管的同时,以校为本,多方合作,结合地域资源、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增设素质拓展课程,现已为学生提供了木偶、版画、漫画、沪剧、篮球、足球、乒乓等20多种高品质特色课程,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校已连续举办了多届艺术节和科技节,展现了学生风采,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沪剧社团和漫画社团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生相关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奖30余次。版画获得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作品在宝山区师生版画作品年度精选展中展示;学生广播操获市一等奖、区一等奖;乒乓球比赛获市二等奖;木偶社团在区级“行知韵”美育专场进行展示活动。
依托地域资源,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学习播种等农耕知识
学校借助罗泾优质的地域资源,开发了以“农耕”“研学”“康养”“美食”为四大主题的“泾灵之旅”生涯课程。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直接与社会生活接触,接受更加立体的教育,丰富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创新学校“育人”模式。农耕之旅,学生们亲身体验耕地、播种、除草、灌溉等农业耕作流程,养成吃苦耐劳、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康养之旅,学生们通过走进自然、健康运动、放松身心,养成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的习惯;研学之旅,学生们实地走访罗泾的场馆、建筑,感受罗泾的历史积淀,厚植家国情怀;文化之旅,学生们通过漫画、沪剧等艺术形式,传承罗泾的厚重文化;美食之旅,学生们品尝罗泾的味道;数智之旅,学生们感受罗泾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在更广阔的空间与时间里观察、思考、创造、言表,逐渐成长为“有灵气,会感恩;广兴趣,乐探究;喜运动,会玩耍;爱劳动,能审美”的“小泾灵”。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