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基层治理 月浦镇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月浦镇   发布时间:2023-07-06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年来,宝山区月浦镇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以辖区为阵地,以党建为统领,以加强顶层设计为支撑,引导区域化党建单位各显所长、各尽其能,为基层一线“撑伞”,在参与治理中“破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界限,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党建联建凝聚合力,扩大三级“朋友圈”。

围绕共同需求、目标、愿景,打破体制、隶属、级别等壁垒,建立“镇—片区—村”三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载体,并结合实际不断打造新平台、吸纳新成员,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从单体自治向协调共治、以点连线成片协调发展。

镇级层面,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涵盖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市属国企、“两新”组织党组织等,形成强大治理合力。加强与驻地央企密切协作,宝钢股份能环部作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首批成员,充分依托宝钢股份等驻地央企的优势,在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合力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城市微更新计划样板。实施与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干部培养交流计划、与10家银行宝山支行牵手合作计划、两镇八村党建共同体等重点项目,积极探索党建联建新模式。

片区层面,深入推进产业链党建,集聚12家科创领域企业党组织成立镇科创党建联盟,带动科创企业“握指成拳”,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专业优势赋能月浦转型发展,理论宣讲进企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体验等学习互鉴项目取得实效。深化聚源桥村、月狮村、沈家桥村“三村联动”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区域联动农体文旅融合式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满足游客多元需求,“乡村+旅游”“乡村+体育”“乡村+研学”等新兴业态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乡融合型乡村版图不断充盈。

村居层面,加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双向联系和双向服务,引导各方主体共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如聚源桥村与相关企业结对共治,让乡村与企业有了更多对话交流的机会。月浦镇聚源桥村党支部书记主动“送学上门”开展专题学习会,讲授了聚源桥如何立足超大城市特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经验。通过交流,村里也获悉了企业的“急难愁”,党支部为此专门协调绿容部门实地勘察,最终利用周边空地改造了一个生态停车场,解决了企业员工50辆车的停放问题。两家单位还利用荒地联合打造的中草药种植基地,沿着蜿蜒的健身步道,可以欣赏到上百种药用植物,还可以通过介绍牌了解不同植物的花期和药用价值,成为村民和企业员工日常休闲游憩的“家门口”景点。

健全机制把准脉络,畅通双向“连心桥”。

为有效破解建而不联、联而不融、融而不合、合而不实问题,以建立健全上下贯通、运行顺畅工作机制为重要抓手,把准工作脉络,推动区域单位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深入。加强常态走访机制。镇领导班子结合基层联系点、业务分管领域等,分批分类开展全覆盖、常态化走访调研,收集成员单位对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及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探索解决治理难题。

建立常任轮值机制。由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副召集人的同时,结合成员单位意愿和特点,以1年时间为轮值期,邀请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轮值召集人,在参与基层治理中提升归属感和向心力。

常抓重点项目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区域发展大事、社会治理要事、群众民生实事定期开展研究交流、议事协商,确定项目推进措施,推动成员单位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地域“主人翁”作用。不断增强区域化党建平台的系统性、实效性,每年在年度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上发布区域化党建重点项目,“美好社区”“水润一方”“组织生活送床前”“中冶在你身边”“五彩公益”等一批共建项目已形成品牌效应。

结对共治共享资源,织密一体“服务网”。

深化结对共治。以区域化党建平台打通各类壁垒。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治,发挥共建单位的资源特长,实现基层治理力量融合,明确结对党组织、在职党员的工作职责。例如将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区域共建,发挥快递小哥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等优势,正在探索聘请担任网格监督员,推动送货小哥向“爱心骑手”、物管人员向“先锋管家”进阶,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前哨”。依托交大医学院资源,开展名医“大咖”走进乡村活动。

深化共享资源。聚焦阵地建设,联手打造特色党群服务站点,推动党群服务站点双向开放,让党群服务站点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志愿服务、议事协商的阵地,同时为区域化共建单位提供服务资源。聚焦人才合力,吸纳区域单位党员骨干,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不定期举办便民服务活动。落实“双结对”“双报告”制度,“结对共治”单位党组织和村居党支部聚焦治理难点,开展联合行动。成立社区公益基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协同,通过管理基金一确定项目一建设实施一成果共享四步联动,完善居民举手(出题)、支部出手(答题)、单位联手(共治)、大家拍手(满意)的治理闭环。

月浦镇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凝聚更多力量为基层创新治理赋能,努力构建资源共享、治理共商、活动共办的区域化党建发展格局,以新时代党建共同体引领建设美美与共的区域共同体、治理共同体。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