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疏堵结合!宝山区高境镇破解电瓶车充电管理难题

来源:高境镇   发布时间:2022-11-21

电瓶车已成为居民区多数家庭出行的首选,而电瓶车乱充电带来的社区安全问题一直是难以根除的“顽症”。这一“顽症”所带来的电瓶车飞线充电、楼道充电,一直是困扰物业管理的难题。这种充电方式非常危险,可能导致室内爆燃,严重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于2021年5月1日生效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禁止了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等行为,但如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通过管用有效的办法,减少甚至杜绝乱充电现象,大力消除社区安全隐患问题,这是摆在居民区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加强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面对这一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宝山区高境镇以科技赋能并引入互联网思维,拿出了一个“疏堵结合”的综合整治方案。

做好前期调查,深挖问题根源。

当前居民在为电瓶车充电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飞线充电问题。居民通过家中飞线到楼下或者从地下室拉电线到地面的方式给电瓶车充电,不仅影响整个小区环境,还极有可能出现漏电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

二是楼道充电问题。电梯房居民习惯将电瓶车停放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充电,这不仅堵住了消防通道,还极易引起楼道内火灾,从而产生重大安全事故。

三是室内充电问题。部分居民将电瓶拎到室内充电,一旦室内充电起火,燃烧速度非常快,并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些问题在上海其它街镇也普遍存在,因此针对该问题提出的有效方案可以惠及其它区域,有效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居民区充电桩顽疾。

深挖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居民的安全意识还不强。不少居民为了贪图方便或者便宜,未能紧绷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根弦,随意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甚至室内充电,将自身及家人、邻居置于风险之中。

二是居民区充电装置不够便利。随着电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小区配套的自行车车库、车棚内安装的充电桩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有限,难以再造更多停车棚。

三是居民消费习惯未养成。目前居民区的充电设施,基本上是由第三方充电企业投资建设,后续通过收取电费差价获得微利的方式在多年后收回成本。由于一开始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常态化管理,居民养成了飞线充电、楼道充电、室内充电等不付费的充电习惯,甚至部分居民为充一次电省几毛钱,拒绝到点位上充电,导致大量的充电桩使用率在20%以下。

科技赋能综治

在厘清原因的基础上,自2020年起,高境镇以科技赋能并引入互联网思维,部署建设镇域内的智慧充电桩平台,综合整治居民区电瓶车充电“顽疾”。

一是全方位宣传和警示教育,提升安全意识。镇安全办、房管所、公安派出所、消防支队等部门形成合力,会同居民区居委、业委、物业三驾马车,以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的防范常识、典型火灾案例的宣讲为主,开展全方位宣传和警示教育,有效提升安全意识。向46170户居民发放《告居民书》,发放率达到95%以上;举办专题讲座和电瓶车充电失火扑救演练1000余人次;依托主流媒体、微博微信及居民区宣传栏、楼道门口告示栏等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发动平安志愿者、基层网格力量开展宣传引导。

二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疏通建设瓶颈,满足充电需求。为切实疏通充电设施建设难的瓶颈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方求教,引入集中式充电棚、楼前“蘑菇头”式充电柱及“蜂巢”式充电柜等市场上的主流设备,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在各居民区安装各类充电点位8000余个,有效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充电形式和渠道,高境镇试点推出换电充电柜的全新充电模式,源头上解决充电电池不合规、充电方式不安全、充电时间车辆不能使用等问题。

三是科技赋能部门联动堵住不良行为,减少安全隐患。针对镇域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通过电梯上楼,置于门厅、过道甚至家中充电现象,筹集专项补贴资金120余万元,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物业公司承担一部分、居民支付一部分的方式,引入“智能梯控”电瓶车报警管控系统,镇域内全面限制电瓶车进入电梯。截至目前,镇域小区高层住宅楼657台电梯已安装429台,剩余电梯的安装正在全面推进中。同时添置烟感报警器、悬挂式灭火设备、智能充电设置漏电保护、过载断电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将相关智能感知端接入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并形成工作闭环,建立“全链条、制度化、长效性”的工作机制,实行“定点、定人、定时”管理。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由城运中心搭平台,安全办总牵头,公安派出所、消防支队、城管中队、房办等部门联勤联动,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四是以互联网思维精准开展政府补贴,促使居民养成良好习惯。高境镇政府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全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全面加大执法力度,但居民飞线充电、楼道充电、室内充电等不付费的充电习惯,导致多数充电设施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对此,高境镇政府引入互联网思维,学习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占领市场的推广模式,推出镇域电瓶车充电补贴方案,针对充电设备使用率过低的小区,依次通过免费充电、半付费充电、优惠充电等方式,引导居民逐步养成在充电点位付费充电的消费习惯。为实施精准补贴和精细化管理,高境镇政府正联合充电桩软件服务企业研究开发镇域“充电桩智能管理平台”。将镇域充电桩统一联网纳管,及时掌握各点位使用情况和消费数据,引入游戏开发团队加入平台设计,将增强用户黏性的策略在管理平台中有效应用,通过定期分析研判,合理调整充电桩布局、动态精准实施补贴,建立居民良好充电习惯。

为提高现有充电设施的使用率,巩固前期治理成效,高境镇选定4个典型小区作为试点,开展“电瓶车充电费用补贴”活动,以此鼓励居民前往点位充电,逐步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已确立三年补贴计划,将制定系列惠民举措,并以点带面复制推广,全面调动居民积极性,让充电设施发挥最大效能。

通过上述工作,高境镇内的居民区电瓶车充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社区居民,以问题为导向,重在解决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促进居民自主参与,使社区居民能够共享社区治理创新成果。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