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战“疫”瞬间让人破防……
来源:月浦镇 发布时间:2022-04-01抗疫有我,无悔逆行,有这样一群人,在家乡需要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站了出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凌晨一点“市民夜话”党员志愿者 打到手机变成暖手宝、被封号
近日,宝山区月浦镇防疫部门收到封控指令,某小区晚上11点起开展“2+12”封闭管理。收到指令后,镇防疫第十二突击队4名志愿者当即作为先遣队员抵达现场勘测地形,配合镇防疫办、公安部门确定封控方案,核酸检测区域搭建、志愿者工作区搭建、消杀缓冲区域设置等忙碌到凌晨4点。16位突击队员开展深夜“市民夜话”,每个楼栋14层,每层2户,每位突击队员负责2栋楼电话告知,理论上最好的结果是56个电话全部打通,顺利通知完。
党员志愿者陈菊红连打102个市民电话,进行封控告知和提醒离开小区的市民回来,手机因为长时间通话变成了“充电宝”,没有停歇,凌晨一点顺利完成。
“没接电话的,多打几遍;电话挂了的,重新拨打;不耐烦的市民,温和相劝;政策懵圈的,不厌其烦地‘煲电话’耐心解释”……
绝大多数居民都十分配合“子夜时分”紧急电话,临了,还会有一句:志愿者,你辛苦了!
突击队员祁兰凌晨一点,才打完了最后一通电话,“刚问了10000号,临时个别居民误以为是广告电话没拨通再打被临时封号了。经过协调,停机封号手机可以正常使用了”。
“最优核酸检测门栋行走路线设定完成”
“核酸检测工作台搭建完成”
“驻守警力和安保人员到位”
“志愿者先遣部队到位”
……
凌晨四点,居委会志愿工作区依旧灯火通明,突击队员们持续战斗着。
单位善意“请假” 特殊时刻一定有党员挺身而出
85后唐慧是社区居民,14年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社区封控通知刚下,居委陈书记为20位突击队员和第一批社区自发报名的25位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并写上定制款祝福,那一刻唐慧眼角有点微微湿润,“你们的名字我要亲手帮你写,那一刻我想到了两年前第一次出征去武汉的那些大白,眼泪就出来了。”
唐慧主动向公司请假参与社区防疫志愿者,虽然她已参与多次,但心里还是想为大家做点什么,感觉自己能帮上点忙,疫情早点结束,城市快点恢复正常。
报道当天,唐慧起了个大早,刚出门便听到孩子嚎啕大哭,唐慧叮嘱家人照顾好,她说:“总要有人站出来,一定会有党员当先锋。”
某楼栋高层住户,高龄的史老伯和徐奶奶,史老听力有一定困难,徐老行走不便,家人都在国外,老人要求现场核酸。在志愿者大白的引导下,唐慧以最快的速度帮忙手机预约成功,在二位核酸检测完成后,还不忘和志愿者表示谢谢。
志愿者群里,唐慧爱吃甜食,大家都昵称她为“最美战地记者糖小慧”。夜已深,结束志愿服务的她们,坐在马路边开始短暂休息。
大力水手 布满勒痕的脸挡不住坚毅的眼神
张伟和施青都是宝山区吧月浦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的成员。3月27日晚22点接到集结担任先遣队的指令,22:45准时集合在小区居委。从那刻起的24小时,他们只眯眼了2小时。
张伟从主动请缨,加入突击队奔赴一线,准备时间只有45分钟。第一次担此重任,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他像小学生一样努力学习着志愿者培训视频要点,丝毫不敢松懈。信息采集录入、废弃医疗垃圾分类收集、防护服的穿脱……
张伟说,做防疫志愿者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采集完样本,大家围坐在地上休息的时候。那一刻,所有的苦累、家人的不理解、个别居民的不配合都烟消云散;那一刻他们终于可以脱下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露出的满是口罩勒痕的脸,抓紧吃完志愿者工作餐。“疫情当前,总有人需要负重前行。”晚上8点多,核酸检测顺利完成所有收尾工作,消杀后张伟摘下面罩,24小时连续作战,吃着晚餐,口罩勒痕成了最美的抗疫情日记。
“因小区封控,快递物资只能送到小区门口,然后防疫志愿者内外场接手,消毒、登记,再按楼栋由送货车送给居民。”但配送车送货繁忙,党员志愿者仇勇怕居民着急,二话没说便搬起大米,志愿者“传送带”特殊模式开启。
为公司财务人员配送做账账本,居民的事情不能耽误。突击队员唐玉琴一上岗就接到居民一单“业务”:为煤气卡充值。小唐二话没说,火速联系外场志愿者,解了居民封闭期间无法做饭的燃眉之急。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她和其他姑娘们顾不上喝水休息,全力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只想让居民“等待的时间短些,再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