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变“活教材” 宝山张庙打造社区治理“新引擎”
来源: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05“这些分别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羽毛球拍,每一代使用的材质各不相同。第一代是竹片、牛筋底,第二代是牛筋框+不锈钢,第三代是尼龙丝,是收藏者当年在中山北路上海压缩机厂参与上海市职工羽毛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的奖品。”宝山区“社区小先生”、虎林三小的张轩铭作为老物件展的红领巾讲解员,拿着球拍一一向参观者讲解着来历。
同为讲解团成员的虎林三小孙浩宇同学,亦是向泗塘七村的居民参观者讲述着老铜脚炉的用途及功能。
“老物件或许是一本相册、几十年前的日记本、老式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电话、邮册,但都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朴素情感。”老物件展的负责人王波介绍,老物件展是2021年度宝山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小小蒲公英”社区微公益项目之一,目的就是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记忆,让年轻一代透过老物件接触到更多民间习俗、了解过去的生活。
展览馆设在泗塘七村三居委会一楼邻里文化故事空间,虽然不大,展出了录音机、BP机、怀表、手表、算盘、粮油票、瓷盆杯、竹篮、海鸥照相机、铁路乘务员制服、钥匙、自行车纳税记录卡、布鞋、羽毛球拍、铜脚炉等20余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物件。
值得一提的是,老物件展共邀请了七位“社区小先生”担任小小讲解员。通过讲述文化故事活动,吸引社区居民、社区小先生及家长们前来参加,共建社区创新发展,搭建邻里互动平台,拓展交流机会,打造有温度的邻里文化社区。
据了解,近年来张庙街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公共客厅建设为抓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智慧化,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便捷可及。大力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家门口延伸,向薄弱环节和重点群体倾斜,让更多“老、弱、孤、残、困”等群体受益,着力提升社区群众的“边际感受”。
展览的展出场所——邻里文化故事空间,便是依托张庙一条街打造而成。张庙一条街1958年建成,当时是蜚声国内的工人新村,如今是张庙街道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最温情”的理念,为百姓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本次展览选址于此,便在于追忆历史,将一条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老物件的时代发展变迁相结合,并通过小小“社区小先生”的讲解,展现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成效。
“我们的老物件展品都是从社区居民家中征集而来,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也是美好生活的见证。”张庙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街道致力于创新社区治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整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四方资源,突出强化社区、街区、园区、校区等四区联动,以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地、高品质生活的福地、高效能治理的示范地。
本次通过老物件展览,在让居民们感受历史文化记忆魅力的同时,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促进和谐邻里关系的发展,更让“社区小先生”感受那个年代的故事,丰富知识阅历,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