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6家企业入选2025年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 科创主阵地再添生力军

来源:区经委   发布时间:2025-09-10

近年来,宝山区紧扣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目标,聚焦六大产业,遴选出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从政策、产业、融资、创新、人才等多维度、全方位给予企业扶持和服务,逐步构建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让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宝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为宝山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提升创新浓度,为奋力“北转型”提供不竭动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4〕148号),文件明确,在2024—2026年期间,聚焦重点产业链、工业“六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通过综合奖补方式,支持“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三新”)、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一强”),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补链强链作用,提升产业链韧性。

在上海市新一轮第二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名单中,宝山区再创佳绩,上海海达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琥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加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畅的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成功通过审核,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彰显了区域创新的“硬实力”。

64dde4d19a3e1a4a29467e4f40cf87f3.jpg

一起来看看宝山入选企业的风采吧。

1.上海海达通信有限公司

image.png

上海海达通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建筑旗下中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科技子公司,2024年获批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面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海达公司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坚工程,构建了涵盖101项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技术体系。1项发明专利成功斩获2024年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5项自研创新产品获欧盟CE等国际权威认证。自主研发“基于AIoT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工厂管理平台”,实现开创性的“数据-模型-控制”全链路创新架构;同步研发的“物联网数字孪生智慧园区能效管理系统”,该创新科技成果经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审,被认定总体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彰显了技术硬实力。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公司构建“政产学研用”五维联动机制,与多所“双一流”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及专家工作站,成功揭榜行业龙头企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主导编制《物联网边缘计算第3部分:节点接口要求》国家标准,有效推动边缘计算技术在智慧园区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立足“新基建”战略机遇期,海达公司以“数字孪生+”为技术支点,构建覆盖港口码头、堆场物流、船闸调度、交通运输及工业园区等核心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矩阵,形成“基础设施物联化-数据感知实时化-业务协同智能化-运营管控可视化-战略决策科学化”的“五位一体”数字化产品生态体系。通过打造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服务闭环,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2.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mage.png

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注册资本8252万美元,深耕半导体装备领域20年。公司专注于半导体材料长晶与加工设备的研发制造,致力于提供国际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及上海市外资研发中心等荣誉。

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单晶炉、碳化硅原料合成炉、碳化硅长晶炉、研磨抛光设备等。其中,“12英寸半导体单晶炉”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并入选“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汉虹”品牌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为强化技术领先优势,公司正在推进“8英寸LPE碳化硅长晶炉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旨在突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助力国产高品质碳化硅材料发展。项目成果将广泛应用于山东天岳、北京天科、北京晶格等知名企业,推动碳化硅器件大规模商业化,为集成电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琥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mage.png

琥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微纳米材料客户提供智能化单机设备和智能化成套设备。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具有硅碳负极、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负极、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钠电正极、钠电负极等新能源材料智能化成套设备实施案例的企业。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公司建有国内首家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创新实践基地,并与西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有在研项目合作。

在典型客户方面,公司为贝特瑞、紫金矿业、华友钴业、中科星城等国内锂电龙头提供服务。

在未来发展方面,公司工业产值稳定增长,目标是“十五五”期间成长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供应链领域关键材料+单机设备+成套产线装备的一站式供应商。

4.上海加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mage.png

上海加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注册资本4000万元,公司总部位于宝山区罗店路388弄Max科技园。上海加宁是一家专业从事金属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由上海加宁新技术研究所重新组建而成,主要产品涵盖合金钢、高温合金锻件、专用特殊钢(定制)、铜合金锻件、钛合金锻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船用、核电、核聚变、电力、石化以及其他各类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

上海加宁下设余姚特种锻造分公司、无锡特种锻造分公司,通过了ISO9001等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专利40项。

上海加宁掌握的多项核心技术经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查新为国内领先水平。上海加宁完成了船用定制轴锻件研制开发,实现了该类产品的国产化;完成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无磁不锈钢穿心螺杆的研制开发,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该类产品的完全国产化;完成了“超纯核级奥氏体不锈钢大型锻件”的研制开发和批量生产;完成了核聚变装置无磁不锈钢研制开发;完成了新能源页岩气开采压裂车核心部件阀箱研制开发;完成了核反应堆一回路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研制开发;完成了A18低磁不锈钢螺旋桨轴大型锻件研制开发。

上海加宁一直努力践行“技术引领、质量第一”的企业宗旨,在核电、核聚变领域连续数年被多家企业评选为优质供应商、战略供应商。

5.畅的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image.png

畅的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光学功能膜与电子纳米新材料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的创新型企业。公司在特定领域内精耕细作,确立了技术领先的地位。凭借对粉体分散技术、高精度涂布技术以及多层膜制备技术等关键工艺的掌握,已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核心产品,包括BOPET多层膜、电子防窥膜、纳米隔热材料以及纳米镍浆材料等。这些产品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电子显示、汽车、建筑、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和服装等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相关领域进口替代的实现。

畅的新材料科技拥有一支核心研发团队。公司采取定向开发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策略,构建了一个从材料设计、单体合成、配方工艺到设备改造的完整闭环开发体系。在材料设计和单体合成等领域,公司展现了卓越的可持续开发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确保了产品创新的连续性和市场竞争力。

6.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image.png

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企业。先后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外资研发中心等荣誉。公司设有宝山区企业技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联合实验室、上海市专家工作站等。

在技术上,主要自主研发CAPP软件RoBIM:深入研究机器人“手、眼、脑”,建立基于感知的数字孪生关系,打通“图纸-工艺”转化环节,实现机器人运动自主规划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CAPP工业软件是工业设计与制造的大脑,能深度解析产品设计模型,生成精确工艺规划和生产指令。大界的RoBIM软件在非特征约束模型的CAPP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颠覆性技术优秀项目。

在业务上,近三年都有50%以上的增速,聚焦船舶、海工、建筑、核电等大规模定制化工业场景,为数百家头部客户提供切割、焊接、打磨及组装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二次坡口机器人切割设备:首创“粗精一体”定位切割方式,在无示教、无定位工装情况下达任意工件坡口高质量切割,效率提升6-8倍。三维型钢切割设备:打破荷兰HGG垄断,售价低且软件智能化程度高,首台套已应用于中船多家客户并形成复购。国际首套针对建筑领域预制钢结构MiC产品开发的设备,服务香港70%钢结构装配式保障性住宅,并出口中东,赋能“一带一路”建设。面向能源行业,首台套已交付哈电,为国家重点工程等工程机组建设提供智造力量。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