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宅老困境”说拜拜 大场这个社区为老年居民增添幸福感 ( 2025-06-30 )

大场有这样一个小区成为老年群体的温暖港湾,在这里“宅老困境”似乎消失了一起来解锁“幸福密码”。

祁连三村第二居民区所辖的学林苑社区呈现显著的老龄化特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30%,通过“四百大走访”发现,社区内因行动不便长期居家的“宅老族”普遍存在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化现象。为有效破解银龄群体“精神孤岛”困境,居民区以党建为引领,聚焦“达人团队、智慧服务、资源融合”三向发力,推动社区养老模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破局”转变,切实增强老年群体生活幸福指数。

为激活社区银龄活力,居民区深入挖掘能人达人资源,依托居民特长组建“社区达人团队”,通过专长互助形式助力老年群体重拾生活热情、提升幸福实感,全面营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区养老环境。

居民区积极响应宝山区“达人点亮社区”为老志愿服务计划,联合社区摄影工作室骨干陆老师、街区合伙人、党员志愿者以及楼组长组成“‘摄’出风采·陆老师达人团队”,以“影像赋能+情感联结”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学林苑摄影学堂”。

  发挥“宅老族”的手工编织特长,成立“银龄编织班”,在上海链家房地产公司的物力支持下,这群巧手阿姨们以针线为媒,精心编织了一条条饱含深情的围巾,并在重阳敬老月期间,将这些承载着邻里关怀的暖心织物赠予社区75岁以上的老人,构建起“初老服务老老”的互助模式,更以银发巧手织就了“老有所为、情暖桑榆”的社区温情长卷。

  居民区以“智慧化”手段破题,以“品牌化”服务作答,让数字神经精准感知银龄需求,使定制服务成为有温度的情感连接,在这场革新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科技与人文交融的为老服务新路径。

依托宝山区“社区通”平台,居民区充分运用AI功能助手,通过“AI问题巡查”和“小鲸全科社工·AI助手”精准捕捉老年群体对于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梳理分析社区各类资源,综合资源特点及服务频次匹配最优服务方案。

在AI智能助手提供的策划支持下,“四季行”服务品牌应运而生,摄影团队围绕“一季一主题、一展一故事” 模式开展摄影活动,用镜头捕捉社区四季更迭的美好图景;聚焦行动不便的老年摄影爱好者,推出“私人订制”上门摄影指导服务;先后策划“走进上海大学菊花展”“记录团队精彩瞬间”“金婚·银婚·全家福幸福留影”主题拍摄活动,多维提升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居民区坚持“资源整合、多元参与”理念,持续深化“党建联盟”建设,通过与周边商铺、学校及社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促进交流协作,构建“一核多元”共治生态。

依托团区委资源,引入“青春医行”和“医路大爱,青火‘场’伴”两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青伴夕阳·伙伴计划”蓝马甲行动,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转化为社区老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真正打通健康科普“最后一公里”。

整合上海大学、上海阳光微爱社工师事务所、百丽理发店等校企资源,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传统节庆、公益理发等为老服务活动,为银龄晚年生活托起“稳稳的幸福”。

下一步,祁连三村第二居民区将深化“资源共融、服务共享”机制,推动“一核多元”治理生态向全年龄段延伸,把银龄群体的幸福密码转化为全社区可感可及的服务升级。

当前页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 宝山汇APP

  • 上海宝山微信

  • 上海宝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