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含有标题、来源、发布时间、正文
宝山抗战记忆|筑盾吴淞口
来源:上海宝山 发布时间:2025-08-28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里,中华儿女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而上海的军队与百姓始终坚守着不屈的意志,以奋勇抗争的姿态,写下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抗日救亡传奇。
1937年8月23日,日军借助军舰与轰炸机群的火力掩护,沿吴淞、张华浜、小川沙一线登陆,企图自海上撕开缺口,直插大场与闸北,威逼上海腹地。危局当前,中国军队迅速调整战术,将战场从市区巷战转向抗登陆作战。宝山再一次被推到抗战的最前沿。
淞沪会战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军队主动攻击,8月23日,日本援军上海派遣军来到了上海,在长江入海口的宝山吴淞一带登陆,此处日军蓄谋已久,因为这里是长江的入海口,可以扼守长江,其次又是黄浦江的最下游,且设施也比较齐全,对登陆来说比较适宜。
同时,中国军队第18军来到了这里,他们是一支主力部队,装备也比较精良,在吴淞宝山长江沿线阻击敌人,因为长江边滩涂无险可守,所以伤亡惨重,但他们还是英勇抗击,在吴淞这里都有非常惨烈的攻防战。
1937年,在罗泾小川沙,守军依托堤坝与芦苇丛构筑阵地,在炮火下拼死抵抗,只为拖住敌人守住罗店和大场。
抗登陆战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守军虽已处于绝对劣势,却在罗泾一线用生命一次次筑起防线。滩头筑盾,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烙印在一代人生命里的真实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