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含有标题、来源、发布时间、正文
新建公共厕所惹争议?如何破解“烟火气”与“扰民气”难题?宝山区区长邓小冬参与夏令热线
来源:话匣子 发布时间:2025-07-177月15日上午9点,宝山区区长邓小冬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5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
两小时的直播中,邓小冬与主持人共同接听前方记者与市民来电,第一时间连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镇负责人,回应市民群众关切。直播一结束,邓小冬马上针对“夏令热线”中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现场督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新建厕所惹争议,有人欢喜有人忧。
去年夏令热线中,宝山区上大路聚丰园小区华女士反映,玖悦星光商场内有公共厕所,但马路上无引导标识,路人找不到就前往小区如厕,甚至在路上解决,影响小区环境。记者潘越文如今前往现场回访后发现,虽增设标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华女士表示放置的引导牌还是不够醒目,希望相关部门予以优化,更好加强管理。
市民曾女士反映,新建的逸仙公园在东西两侧各建了一座公厕,但两座厕所距离过近,选址不合理。根据记者潘越文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厕正对淞湾路390弄小区公共通道,且紧邻幼儿园上下学的主要路径。曾女士表示:“这个厕所的选址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但记者现场的查看有所不同,询问路过的市民却对这个公共厕所表示满意:“之前在马路上想去洗手间要么回家,要么去最近的地铁站,不是很方便,现在有了新建公厕还是蛮方便的。”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淞南镇镇长陈阳介绍,逸仙公园西侧目前仍处于试运营阶段,“考虑到学校以及公园未来将服务周边商业办公区域,公厕设置确有必要。”陈镇长表示,将会同区绿化市容局认真听取周边小区“三驾马车”、学校及市民的意见建议,开展公厕周边环境美化及优化工作,并且结合居民日常出行动线及学生上下学高峰路径,科学布置厕所导引指示牌,方便市民使用。
区长邓小冬在直播中强调,公共服务设施首先是为公众服务的,公众的感受和评价是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合理科学的一个基本标准。“我们要把好事办好,在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中都要多与公众沟通,大家共同研究,让便民设施真正方便群众。”
夏季夜间经济升温,如何破解“烟火气”与“扰民气”难题。
夏季来临,夜间经济升温的同时,噪声、油烟等扰民问题也进入高发期。市民阮女士来电反映住在弘基广场周边的居民饱受油烟困扰。虽然前期有过治理,情况有所缓解,但是油烟问题依然存在。
大场镇镇长魏明介绍,弘基广场临近上海大学西门,周边有学生公寓、居民区,餐饮需求量较大,近些年餐饮商户已增加到87户。该区域是近些年大场镇餐饮油烟整治的重点区域之一。去年以来为了减缓油烟扰民情况,已经对弘基广场业态准入标准进行了优化,“去年镇里专门制定了特定区域餐饮服务企业的管理办法,也对靠近小区的排烟管都进行了统一改造。”同时还取消了广场北侧靠近居民区的餐饮店,并且要求各餐饮店全部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城管和环保部门每月都加强巡查并开展联合执法,对所有排烟口安装了实时监控措施。
“对于宝山来讲,关于油烟扰民的问题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区长邓小冬指出,油烟治理需突破“达标即止”的思维。“生态局检测达标,但市民仍能闻到异味,这是感受度问题。”他认为在常规标准外,增加“市民感受度标准”,通过更优的整治方案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郑恺补充,宝山区已划定1200多个餐饮禁区,从源头限制居民楼周边餐饮准入,并推动现有区域业态调整,夏季将重点盯防集中投诉区域,确保“烟火气”不变成“扰民气”。
未来,宝山区将借鉴沪太路沿线向阳900夜市的成功做法,加强与弘基广场沟通协调,启动升级改造计划。
另外,居住在罗店镇居民赵女士反映,她居住的老房子与上海东西巷商业有限公司的古戏台仅隔2米弄堂,戏台日常唱戏、直播产生的噪声已困扰她一年多。相关方虽然已经做了一些降噪措施,但赵女士仍表示“声音依旧刺耳”。
罗店镇镇长谭佳巍介绍称,该场地是去年6月份开始建成投用,来弥补老镇范围内商业短板,开业以来确实人气比较足,但也的确陆续收到市民反馈夜间表演扰民情况。据了解,该表演不是营利行为,而是周边居民自发组织到台上去表演的。“我们收到投诉以后,做了相关必要降噪措施。”谭佳巍补充表示,未来罗店镇将实行不定期回访,若发现有大音量或者超出限定时间表演的情况,将严肃批评与处理,并报送相关执法部门进行处罚。
对此,区长邓小冬表示:“日常管理要跟上,不要投入一次性设施、对策之后就撒手不管,后续还要深入研究,怎么进一步降低噪声对扰民的影响。”
百岁老人养老服务停办引争议
家住康家村的市民黄女士来电反映,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动迁区域内。家里有104岁婆婆,原本享受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今年该服务被停,黄女士说“因为自己是城中村改造钉子户有关。”
对此,直播中,庙行镇镇长金海斌解释,居家养老服务停办是因在今年经济状况的核对中,发现老人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并没有与动迁挂钩。“百岁老人的情况我们特别关注,马上对接了长护险。如果老人需要居家养老,我们也有政策可以采取收费服务。”
区民政局局长黄一欣补充,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每年一审,该老人因经济不达标被注销,但百岁老人的其他福利,如老年津贴、每年3次慰问等都是正常保障。
区长邓小冬在直播中明确,动迁问题与养老服务问题应该分别处置,切实保障高龄老人的基本养老权益不受影响。同时也希望黄女士能支持配合城中村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无论是对城市更新,还是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举措,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宝山区有200多位百岁老人,对待这些老人就像家里一样重视,‘家有一老,赛过一宝’,一定要用心照顾好。”
充电设施“卡脖子”引民忧,配套基础设施短板亟待补齐。
居住在南杨家宅村的市民夏先生来电反映,小区内的非机动车充电棚频繁断电,“一个月最少出现十几次”。充电棚电线功率也不足,没有办法承载数百辆电动车同时充电,扫码付费后既没有充上电也不退款。
宝山区反馈,南杨家宅区域隶属于友谊路街道,目前区域内共设有4处集中充电场所,提供充电接口总计380个。桩车比约为1:1.58,基本可满足日常充电需求。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沈斌补充:“该地区因为出租屋多、情况复杂,会加快改造。”区长邓小冬表示,请应急管理局介入,在火灾防范、综合配套上都争取一步到位。
直播结束后,区应急管理局、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城运中心,吴淞派出所相关人员在南杨家宅召开现场推进会,细化工作措施,推进问题整改。为进一步增加充电设施,宝山区准备引入智能充换电柜2组,结合电池快速更换与高效充电两种模式,实现互补运行,缓解充电难问题,并约谈充电桩的运营商,要求其更换现有的充电设施,确保充电正常。
另外,还有市民游女士反映宝山区吉浦路615弄125-143号充电桩严重不足,“充电桩只有3个,后面申请又建了1个,远远不够电动车使用”,导致居民飞线充电现象严重。
吉浦路615弄居民区党工委书记翁强介绍,小区现有非机动车保有量800余辆,按照1:2车充比的标准要求,已配备充电桩460个。但由于小区内部道路大多狭窄,可用于建设非机动车充电桩的场地较少,多为零星分布。
高境镇方面表示,将加快推进该小区综合改造。根据前期改造方案,将增设非机动车充电口200个,并一体推动小区道路修缮、车位增设等改造,解决小区停车难、非机动车占位充电等突出问题。另外,还将持续加强飞线充电综合治理。
区长邓小冬表示,无论是南杨家宅的充电棚频繁断电,还是吉浦路615弄的充电桩不足,都是居民日常生活与基础设施配套不匹配的突出问题。“这是民生问题一个突出特点,政府一定要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定要办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