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产城融合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吴淞创新城上实集团首批(重大)项目暨上大美院“蝶变·图强”计划全球创作征集活动启动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婧瑶 朱一 卢毅 发布时间:2023-10-23 10:05加快南北转型,是振兴上海老工业基地、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战略之举。作为南北转型的重点区域,约26平方公里的吴淞创新城正迈入规划建设“快车道”。10月20日上午,由宝山区政府、上实集团、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吴淞创新城上实集团首批(重大)项目暨上大美院“蝶变·图强”计划全球创作征集活动启动。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奕奕,上实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周军,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陈睦,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区委副书记陆奕绎,建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吉杰,上实集团副总裁黄海平,上实集团副总裁楼军,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院长克里斯蒂安·格勒林,上实集团总监王政等出席仪式。
与会领导共同开启“蝶变·图强”计划全球创作征集活动。据了解,活动之一的“蝶变·墙绘”计划将以长约2.5公里的主校区外围墙体为艺术现场,邀请全球艺术家共同在墙体上开展创作,以创意作品点亮宝武工业遗址,由此展现城市、社区、自然、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多样面貌。
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奕奕,上实集团总裁周军为“上海上实新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揭牌。新城市公司是上实集团于今年上半年决策设立的全国资公司,是上实集团参与宝山区吴淞创新城城市更新的战略平台和主力军。目前,新城市公司承担着上大美院主校区的投资建设重任。
高奕奕指出,当前,宝山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南北转型的战略部署,聚焦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的新定位,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空间功能转型和城市治理转型。在空间功能转型上,宝山坚持系统谋划,依托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高铁宝山站和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的开发建设,总体提升宝山的城市功能品质。市委、市政府对吴淞地块的转型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吴淞创新城的开发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宝山创造性地提出“企业自主转型+政府局部收储”新模式,制约吴淞开发十余年的体制机制问题得以破解。在央地合作模式下,宝山将以大手笔、大格局,重塑老工业区的面貌和肌理,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化大都市气质、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板的吴淞创新城。
周军作“上实集团参与吴淞创新城建设的情况”介绍。他表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之下,上实集团与宝山区、宝武集团、上海大学等单位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吴淞创新城的转型建设。上大美院作为践行“为城市、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理念的具体实践,将把艺术教育全方位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为上海打造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美术学院。作为该项目的投资建设主体,上实集团将立足服务吴淞、服务宝山、服务上海的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发挥集团优势,保质保量建设上大美院项目,同时,在未来文化工程的整体建设中,上实集团还将逐步引入生物医药、环保科技文化等产业,对标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集群,寻找关键禀赋和核心支撑要素。
刘昌胜表示,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作为以上海这座城市命名的大学,上海大学始终围绕“四个服务”的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服务上海城市建设中赢得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今后,上海大学将充分依托和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与宝山区、上实集团共同推进上大美院主校区的建设,努力打造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国际艺术人才和资源高度集聚的新海派艺术核心区,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上大贡献。
活动现场,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蔚介绍上大美院主校区建筑方案,将在宝武工业遗存基础上,打造开放的艺术试验场,打破校区、街区、社区间的围墙,成为国际化的公共美育课堂。该项目计划将于2026年建成。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腾介绍江杨南路超级TOD项目规划方案。该项目将依托交通优势,树起面向双创人群的产业新地标,初步规划方案已出炉。
上海上实新城市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签署咨询服务协议。
上海上实新城市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吴淞创新城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介绍上大美院“蝶变·图强”计划全球创作征集活动方案。
按照“科创驱动、产业升级、功能复合、环境融合”的规划理念,吴淞,这个曾刻写在几代上海人记忆中的老工业基地将涅槃重生,通过空间重塑、能级提升、品质进阶,不仅打造成为“数字科创”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和城市更新示范区,更成为宝山区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
截至目前,不锈钢、特钢两个“一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其中,部分地块位处特钢区域的宝山区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先行启动区不久前正式投用。作为全市首个以绿色低碳创新及产业发展为特色的核心产业园区,该产业园助力打造更具韧性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筑新战略竞争优势,目前已吸引不少企业进驻。
同时,聚焦把产城融合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吴淞创新城清晰描绘路线图。要以重大交通设施为牵引,打通对内对外连接;深化人民城市建设,打造更多亲水岸线,建设环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的宜居之地。围绕于此,教育、交通、医疗等种种民生领域的重大功能性项目正加快导入。比如,开发约50万平方米的高铁宝山站,计划于2027年建成;中山医院吴淞医院迁建前期工作正有序推动;轨交18、19号线建设工作正大力推进。
一座产城融合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