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打造高质量孵化器 助力硬核科技企业培育

来源:上海宝山   发布时间:2023-10-13

编者按: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宝山区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况”;对症下药,拿出“真对策”,助力宝山“北转型”和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打造高质量孵化器,助力硬核科技企业培育。

文 | 宝山区科委(协)党组书记、科委主任——阳晖

今年7月,上海市发布《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的作用,持续优化本市科创生态体系,助力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落实实施方案,推动宝山区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我带队先后赴北京、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器、播禾创新中心、苏州百拓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先进孵化器建设经验,走访调研区内环上大科技园、复旦软件园、石墨烯应用科技孵化园等孵化器,召开区内孵化器建设专题座谈会,研究出台《宝山区建设高质量孵化器行动方案》,布局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引领+专业运营团队服务+高校院所支撑+专业基金赋能”的高质量孵化器。

图片

分类引导施策,实施载体提质增效工程。

2022年,我区有8家孵化器共孵化培育毕业企业28家,但有5家孵化器近两年都未能孵化毕业企业。经调研,我了解到多数孵化器为综合型孵化器,孵化理念和运营模式偏传统,营收仍以“房东经济”为主,对前沿科技、硬科技等初创类项目的捕捉和孵化功能明显不足。

为此,我们对现有孵化器进行全面梳理,决定通过“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专注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高质量孵化器。充分发挥专业孵化人才、科技领军企业、知名高校院所、顶尖投资机构等各类主体的作用,树立标杆旗帜,推动孵化器建设由“量变”实现“质变”,由“综合孵化”提升为“专业孵化”,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

图片

“培育一批”是针对具备硬科技孵化潜力的载体,整合软硬件基础设施,增强硬科技孵化能力,引导企业更多投入底层技术和硬科技研发;引入或设立基金,推动实现造血机制,引导孵化器从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角度,形成孵化模式和收益闭环。

“提升一批”是对于综合型孵化器,积极引导其捕捉和发现新赛道,围绕核心孵化方向为企业提供研发、测试、中试等专业服务,在具备一定硬科技孵化能力载体的基础上,整合软硬件基础设施,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提升专业服务功能,增强硬科技企业孵化能力,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引进一批”是积极对接优质孵化品牌资源,吸引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孵化届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在我区特色产业园区共建高质量孵化器,大力引进trendlines(趋势线)、新微孵化器、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器、播禾创新IT&BT孵化器、张江跨国创新孵化平台、芯易路模拟芯片孵化平台、复容生命科学未来创新中心等国际国内品牌孵化器落地宝山,为园区深度对接赋能,培育创新源头。

聚焦主导产业,实施先进领域培育工程。

图片

调研发现16家现有孵化器并未与我区四大主导产业形成强关联,与我区现有的各大产业园区也不具备孵化链的上下游关系,未建立孵化-产业化的传导机制和输送链条,孵化出的毕业企业与宝山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就导致孵化器与产业规划脱节,创新链和产业链无法打通。

所以我们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垂直细分领域及未来产业进行战略布局,结合宝山区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依托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中科院等重要科研力量支撑,建设区级高质量孵化器;同时对标市级实施方案,按“以全球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聚焦高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企业孵化以及全要素资源整合”等要求持续用力,支持区级高质量孵化器争创上海市级高质量孵化器。

图片

在新材料领域,一方面,升级改造超碳科技孵化器,依托上海市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加强资源要素汇聚,提升核心孵化能力,打造新材料领域市级高质量孵化器。另一方面,引入埃米空间、金浦新材料基金,建立三方合作,依托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建设新材料领域专业孵化器。

在生物医药领域,与复旦大学、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合作,依托广州实验室上海基地,建设生命健康孵化器,开展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方面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与复容投资合作,共建生命科学未来创新中心,依托复旦生态下研究机构、附属医院等资源,建设国际标准的基础实验室和技术服务平台。

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与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合作,建设研究院上海孵化基地。

在微电子领域,与新微集团合作,在上海大学附近建设微电子技术和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专业孵化器。与原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相关专家团队合作,建设芯易路模拟芯片专业孵化平台,以8寸集成电路研发中试制造平台为核心,打造超越摩尔生态体系。

汇聚资源要素,实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目前,我区孵化器大多只能对入孵项目提供空间供给、政策咨询、工商注册等基本服务,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资本、市场对接,创业辅导等方面空白率较高,集技术、产业、资本、孵化、运营为一体的孵化体系尚未真正形成。16家孵化器内专业检测及实验平台配置极其有限,近一年内入孵企业获得投资占比仅为11%,“产业链+天使投资”等先进孵化服务模式亟待形成。

我们通过政策聚焦、金融赋能、技术支持、服务引导等科创生态营造,打造“技术、人才、资本、场景”等要素浓度最高、生态体系最全的孵化建设服务体系。

微信图片_20231012154033.png

政策聚焦,加快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建立完善高质量孵化器建设财政保障措施,一是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对租赁场地费用按实际支付租金的8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为三年,总额最高不超过600万元;鼓励国有企业存量空间转型,为高质量孵化器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间。二是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对科技成果超前孵化。鼓励大企业、投资机构、高质量孵化器建设或共建概念验证中心,设立专项基金,为早期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高质量孵化器优先承接概念验证项目入孵,对验证中心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运营支持,并对验证后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三是支持培育高科技孵化企业。鼓励引导高质量孵化器申请成为大学科技园基地,纳入《宝山区大学科技园专项政策》“先投后股”等政策适用范围,并为高质量孵化器制定“一器一策”建设方案,形成高质量孵化器政策梯次培育体系,促进高质量孵化器内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

金融赋能,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投资-孵化的高效合作模式,以投资驱动孵化,以孵化支持投资,形成双螺旋驱动的反馈机制。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撬动和引导市场化资金流向高质量科技成果,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优化“投保贷”联动机制,深入实施“先投后股”创新试点。引入更多具有定价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天使基金,撬动和引导“耐心资本”流向高质量科技成果,种子期、初创期以及高成长科技企业。

技术支持,加强功能平台布局。一是持续打好“大学牌”。打造环上大科技园、上海北大科技园、宝山复旦科创中心等成果转化高地,加强共性技术、产学研等资源引进,布局概念验证、检验检测、中试加速、专业技术等功能平台,更好地满足高精尖领域科创企业发展需求。二是助推应用场景对接。支持孵化器内科技型企业应用场景需求,降低初创企业成本,助推企业加速产品研发和应用。同时,不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工作。

服务引导,推进科技服务能级提升。一是培育专业孵化人才。建立多层次孵化器人才培育体系,通过举办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等多元培训模式,采取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优秀孵化人才传经送宝等方式,加快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丰富科技服务供给。聚焦孵化企业在专利申请、技术评估、技术对接等方面需求,加强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构建数字科创资源集成平台,形成宝山区技术转移数字化枢纽。运用好“科创宝”数字工具,实时追踪孵化器内企业发展动态,紧贴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全面、全程、一体化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全链条服务提质增速。

图片

我们将继续以更大力度支持孵化器建设,推动我区孵化器向专业化、标杆化不断提升。为初创企业提供离产业更近的低成本孵化空间,为产业园区营造更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