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 民心工程|四部天桥电梯背后的民心故事
来源:上海宝山 发布时间:2022-11-21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宝山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求解、用心用情破题,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各方面持续用力,全力推进各项“民心工程”建设,成功打造一幕幕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实践剪影。
近日,很多宝山群众发现:位于宝山交通“主动脉”蕰川路上的富锦路地铁站人行天桥、共祥路人行天桥都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天桥两侧各加装了一部垂直升降电梯。
这四部天桥升降电梯其实是宝山区2022年民心工程的其中一项,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天桥电梯,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民心故事?
小电梯解决大难题
作为超大城市,人行天桥是重要的道路公共设施,在缓解交通压力、疏散人流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桥也确实给大多数群众生活带来了便利:有了天桥,过马路时不用小心提防过往车辆;有了天桥,赶地铁不用在路边等候红绿灯;有了天桥,在匆匆上班路上你甚至可以和城市道路的车水马龙先合个影……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人行天桥带来的方便,天天上班步履匆匆的人可能不知道,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往往“望桥兴叹”,方便普通群众上桥的楼梯,却成了这些人群的出行障碍。
一座城市的温度,恰恰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在民心工程的建设上,宝山区始终将“尽力而行”放在首位,尽全力组织实施,不仅考虑便民惠民的覆盖面,同时也关注少数群体的实际需求。2022年,宝山区将富锦路地铁站人行天桥、共祥路人行天桥加装升降电梯工程列入民心工程范畴,就是要保障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平等参与交通、共享高品质生活。
“真的很期待,电梯装好后出行就更方便了。”居住在富锦路地铁站周边小区的市民李阿姨告诉记者,她腿脚不太方便,平日里穿过蕰川路乘坐1号线到市区就医,需要走近三四十级台阶从人行天桥前往,这对于她来说十分吃力,而从路面行走至地铁站则要经过好几个红绿灯,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她听到富锦路人行天桥要加装电梯非常开心,每天路过都会看看建设进展。
富锦路地铁站人行天桥加装电梯示意图
蕰川路共祥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示意图
小电梯建成大不易
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看起来占地不大、并不复杂的天桥升降电梯工程,建设起来其实并不容易。不仅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处理地上、地下的各种难题,还可能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实际情况。对此,宝山区各部门与建设主体一道,开动脑筋想办法,创新方式解难题,抓好加梯工程谋划推进,让市民的期待尽快落地。
经过前期细致排摸和充分调研,宝山区最终选取了人流量较多、天桥使用频率较高,特殊人群需求量较大的蕰川路富锦路地铁站人行天桥和横跨居民区与产业园区之间的蕰川路共祥路人行天桥作为电梯加装点位。
蕰川路是贯穿宝山北部的重要主干道,天桥下方分布着电力、燃气、给水、通信等管线,施工区域一侧位于轨道交通保护区,涉及多个市级、区级部门的行政审批,对此,宝山区一方面要求区相关部门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加紧修改完善方案。另一方面抓紧与市级部门、国企沟通推进,争取最大支持,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和工作前期准备时间。
工人们正在施工作业
工人们正在安装作业
电梯施工期间,正逢上海百年一遇的高温酷暑,建设者们坚守施工现场,挥汗如雨,卸桩、起桩、打桩、安装。其中,又遭遇台风“梅花”,为了确保工期,建设者们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人手,一天三班轮换,24小时作业。最终,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仅用2个月时间两座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工程已主体竣工,处处体现了“宝山速度”。
小电梯带来“微幸福”
建设者们不仅仅满足于将电梯建成,细节中体现关爱、无声中展示关怀,让小电梯给人民群众带来真正的“微幸福”体验,是工程建设的最终追求。
为了在质感上与周边人行天桥和地铁轨道高架和谐呼应,建设者们在外观颜色和材料肌理方面反复进行比较,最终调试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颜色和材料。
新盖的电梯井底部使用了时下流行的外挂大理石工艺,施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为了时尚美观,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蕰川路是宝山的主动脉,车流量大,防止车辆不小心撞上会影响结构安全”。
除了无障碍设施,建设者们在电梯出口处还特意加盖了遮雨棚,雨天,行人可以拥有“撑伞的三秒钟”。
富锦路地铁站人行天桥安装电梯前后对比图
一座有温度、有灵魂的城市,就是这样,默默散发无形的温暖,悄然润物无声,以无限的包容、关怀和善意,守护着城市的温度和民众之心。为人民服务,宝山一直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