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这些家庭入选2022年度“海上最美家庭”

来源:区妇联   发布时间:2022-10-11

喜  报

近日,由市妇联、市文明办共同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共建幸福家”上海市第十九届家庭文化节主题活动举行。

主题活动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揭晓了2022年度“海上最美家庭”。今年全市共寻找产生“海上最美家庭”198户,他们或投身抗疫、热心公益,或邻里互助、孝亲敬老,或勤俭持家、清正廉洁,是全市964万户家庭学习的榜样。

宝山区有13户家庭榜上有名,快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朋友。

2022年度海上最美家庭(宝山区13户)

王文祥家庭      王美珍家庭

冯   雷家庭      朱佳景家庭

孙春卫家庭      苏澔翔家庭

李水根家庭      杨佳莹家庭

张   婷家庭      郁德权家庭

赵丽萍家庭      侯海龙家庭

徐洪梅家庭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家庭的“最美故事”吧!

 王文祥家庭 

“美丽小区,不能没有绿色”,这是友谊路街道宝钢七村热爱社区环保、热心社区公益的王文祥、孙小珍老夫妻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01种绿怡情

日常生活中,夫妻俩喜欢养花、养草,看着屋子里、阳台上的绿植,他们觉得不仅净化了空气,还陶冶了性情。好几位邻居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自购绿植装扮家庭,美化楼道。

2015年,孙小珍加入了小区中草药园志愿者队伍。她每天都会到药园巡视,看看药草的长势,除草、松土、浇水、施肥、移栽,向居民讲解药草用途,指导居民采摘药园里的金银花、菊花,并传授制作使用小妙招。

02逐绿共行

家中的淘米水和洗菜水用于浇花、选用无磷洗衣剂洗涤衣物、外出购物自备购物袋、少用一次性用品、外出坚持步行或者公交、积极践行每餐的光盘行动、认真做好每天的家庭垃圾分类等,低碳绿色理念始终充斥在王文祥、孙小珍夫妻的日常生活中。2019年,夫妻二人报名参加了垃圾分类志愿者,为小区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

03享绿未来

随着“传递生态文明,倡导低碳节能,享受绿色生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像王文祥、孙小珍这样的“绿色传播者”将会越来越多。“要争取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共同享受美丽小区的建设成果”,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夫妻俩的信心和愿望。

 王美珍家庭 

宝山区杨行镇福地苑一居的王美珍一家是海尚明城小区的“超级家庭”,居委会从建立到现在,一直有他们一家的陪伴与相助。

01王美珍阿姨身兼数职,无私为民。

从发动孤寡老人、失独母亲组建舞蹈队,到“垃圾分类优秀志愿者团队”的成立,都离不开她的点滴耕耘。

02最佳拍档,“银发夫妻”齐上阵。

老伴徐宝根是她的最佳拍档,“银发夫妻档”齐上阵。10年来,他们深入居民家中,进行排查、调解矛盾纠纷。2021年以王美珍为骨干,社区民警、律师、调解员为主成立了“王妈妈”调解工作室,并荣获了宝山区“宝家护航联盟”特色调解工作室。而为了不让王阿姨分心,徐叔叔主动承担了家中的一切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他既是家中的顶梁柱,也是妻子的坚强后盾。

03志愿者“领头羊”,服务方方面面。

王美珍除了担任社区调解志愿者、文体志愿者外,也是社区平安志愿者、“瓶子菜园”环保志愿者、防疫志愿者、反诈志愿者等队伍中的“领头羊”。

今年疫情暴发,从封控之日起王美珍一家积极响应号召,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化身为大白、小蓝,逆风奔跑成就了无数个感人的瞬间。他们一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安排,活跃在服务居民的方方面面。

 冯雷家庭 

冯雷家庭自2022年疫情伊始,全家总动员,为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冯雷是一名党员,作为联西村的一员,今年3月自告奋勇进入疫情较为严重的封控小区,援助小区封控工作,等到解封返家,还未休整,便又加入了联西村社会面及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队伍,不畏风险、不惧酷暑,坚守在社会面核酸流动采样点,满足联西村社会面的核酸采样需求。 

妻子彭凤英身为党员,作为大场镇乾溪七居居委副书记,全身心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4、5月上海封控期间,不分昼夜奋斗在社区,核酸检测采样、阳性病例转运、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她就如一颗永不停止的陀螺,总能看到她穿着防护服穿梭在社区的身影。

彭凤英家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也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大女儿冯茹玉是一名幼师,身为入党积极分子,3月参与了宝山区教育局组织的第二批“宝教志愿者”驰援共富二村,4月向所居住的慧华苑居委报到,成为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在居住的小区里为这场“疫情攻坚战”奉献自己的力量。小女儿冯茹洁是一名医务人员,在疫情到来时,她匆匆结束产假,无暇顾及刚刚出生的宝宝,即回归岗位,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一个月在家的数量寥寥无几,可不管是封控小区、隔离酒店、方舱医院,只要一声命令,她依然奋不顾身前往最需要的抗疫一线。

这就是冯雷家庭,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抗疫战士”家庭。

朱佳景家庭 

朱佳景同志舍家报国,作为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干部,满怀着为祖国边疆事业奉献的坚定信念和热忱,坚守在祖国最艰苦的六类地区——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叶城县重点打造了具有南疆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镇。三年来,不管面对多么艰苦的条件、复杂的情况,他都牢记责任与使命,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的朴实誓言。

妻子周庆同志投身抗疫,2022年3月初上海疫情来势凶猛,作为长征新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和社区抗疫一线的总指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她舍“小家”为“大家”,吃住在居委会长达60多个日夜。她冲在前干在前,坚守抗疫一线。白天组织核酸采样、发放生活物资、安排配药送药,晚上协调各方组织阳性人员转运、布置第二天工作安排。封控期间,从白天到深夜,社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守住社区防疫最后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孙春卫家庭 

孙春卫和张月娟两位同志都是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奋战在公共卫生战线上的“排头兵”。

孙春卫是一名抗“疫”消防战士。疫情发生以来,开展应急防护演练,召开消毒技术培训,备好消杀用品,调试消杀器械,他迅速做好战斗准备。作为疾控消杀队骨干,孙春卫冲在第一线,他一次次出入确诊新冠病例居住或经过的场所,背上40多斤沉甸甸的喷雾器,哪里最危险就去哪里。为了切断传播途径,认真执行着疫源地终末消毒的任务,工作轨迹遍布宝山区各个街镇、村居。

张月娟则是一名与时间赛跑的“病毒侦察兵”。她带领的团队处置过SARS、甲型H1N1、甲型H7N9、食物中毒、登革热等突发事件,破解了多个实验室技术难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身经百战的她挺身而出。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间紧、任务急、数量多是核酸采样的工作常态。为了以最快速度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她带领全科人员通宵达旦、日夜奋战,不断梳理工作流程、优化实验方案,以快制快出具“一锤定音”的报告结果,为后续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管控争取宝贵时间。

三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二人携手奋战在宝山区公共卫生战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朝乾夕惕 奋楫者先”的疾控精神。

 苏澔翔家庭 

在疫情防控期间,同为社区工作者的苏澔翔、顾佳佳夫妻俩将两个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外公外婆后,日夜坚守在自己所管辖的小区内。

苏澔翔曾说过“我是书记,又是男同志,能做的就多做点,社区需要我”,物资发放不隔夜、居民睡前拿到药、老人吃上安心饭等一系列的案例,使他获得越来越多百姓的理解和力挺,让他深感惊喜又暖心。

顾佳佳在面对书记和同事感染病毒后,迅速调整心态,选择坚守,安抚并带领另外三位居委干部一起努力,陪伴居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封控的日子里,他们没时间与孩子们视频通话,夫妻两人也仅仅只能在镇里领物资时才碰上头,但他们不会相互诉苦。他们在社区工作中相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互鼓励、携手共进。他们是夫妻、是父母、是党员、是平凡的社区工作者,更是这场突如其来疫情的坚定逆行者。

 李水根家庭 

在罗店镇罗兰二居的志愿者队伍里有一对老夫妻李水根和朱荣妹。李师傅74岁,朱阿姨71岁,都是退休老党员,夫妻俩2021年度还被评为“宝山最美家庭”。夫妻俩不仅做了志愿者,并且还身兼数职,看家网、楼组长、小通通等都有他们服务的身影。他们热心于社区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居委一通电话随叫随到从无怨言。

春节烟花爆竹管控,他们匆匆与家人吃完年夜饭,就穿上志愿者马甲,参加小区巡逻,提醒放鞭炮的居民们去空旷地带,注意消防安全。

2022年在上海封控的2个月里,朱阿姨和李师傅更是将空闲时间全都奉献出来,喇叭宣传队、门岗值班、张贴宣传告知单、回沪人员排摸走访、上门发放抗原材料等,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都是亲力亲为,鼎力相助,成为居委会的左膀右臂,为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近日,门岗值班还有李师傅的身影。这份持之以恒的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他们不光家庭和睦,邻里关系也处理得好。他们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我俩都是共产党员,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有国家给的退休金,儿子在外成家立室,孙女也大了,趁我们现在身体还硬朗,就想多为社区做点贡献!”他们总是这么说。

 杨佳莹家庭 

在逸景佳苑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有一对“并肩作战”的80后夫妻搭档引人关注,他们就是逸景佳苑的党总支书记、居委主任杨佳莹与爱人沈益兵,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舍小家顾大家,用“责任与担当”书写抗疫的浪漫。

今年3月上海疫情暴发以来,杨佳莹这位80后女书记带着居委所有工作人员“驻扎”在办公室,积极制定并采取防疫措施,筑牢社区疫情防护屏障。封控期间,杨佳莹因劳累过度,心脏病一度发作,但她咬牙带着氧气瓶仍然坚守在居委会一线,带领大家抗疫直至6月份以后才抽空安排就医。

杨佳莹的爱人沈益兵主动从外地返回上海加入社区志愿者团队,全力配和居委,向居民定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安抚群众情绪、解读政策,同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迅速回应。与佳莹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整个封控期间,为减轻佳莹的工作,小沈还加入了社区的核酸采样、物资保障、就医买药3个小组,与居委干部们一起有力地保障了封控期间的秩序。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杨佳莹与爱人一起,以冲锋的姿态和“我先上”的实际行动彰显“责任与担当”。

 张婷家庭 

李宏磊、张婷两位医生2010年7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同年8月就职于上海市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担任院前急救医师。十余年来,夫妻两人一直奋斗在院前急救工作的最前线,兢兢业业,不辞辛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宏磊医生来不及顾及出生才两个月的二宝,主动请缨加入疫情专车组,负责转运新冠确诊、疑似和密接患者。他的妻子,产后不久的张婷医生,也要求回到一线与丈夫并肩作战。

2022年3月的这轮疫情面临着空前挑战,为防止非战斗性减员,张婷和李宏磊把2个女儿寄送到邻居家,24小时驻守单位,协调车组人员、筹备防疫物资、统计数据指标,开展院感培训、一线人员紧缺她自己顶上……这个特殊时期,除了高节奏、高强度、高负荷的日常院前急救工作外,还负责各种发热哨点、次密接、密接、疑似、确诊等转运任务。而同时兼顾急救科和质控科长全部工作职责的张婷,担子有多重,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郁德权家庭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郁德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我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在平凡的社区抗疫日子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尽显共产党员的风采。

在4-5月封控期间,他不仅在小区内巡逻,还配合指导做核酸检测、协助居委会给各家各户发放大礼包。

郁德权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深知,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当前,我虽然不能像‘大白’一样成为逆行者,亲历抗疫一线,但我可以协助居委会,做个志愿者,配合疫情防控,发挥余热,贡献绵薄之力。”

女儿、女婿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也积极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投入抗疫战线中来。每一次核酸检测、物资搬运、发放抗原试剂,他们总是冲在第一线,志愿者队伍因为越来越多的这些年轻人的加入,变得越来越强大,充满了活力。就连家里的小外孙也在家人的带动下积极加入“小蓝”的队伍,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帮助楼道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郁德全的妻子虽然没有站在最前线,但是她一直为家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为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的居委工作人员包饺子;听说居委们好久没吃绿叶菜了,她立刻动手给她们添菜;立夏,她又煮了一锅茶叶蛋慰问居委。

 赵丽萍家庭 

赵丽萍、严惠忠夫妇携手教育32年,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思想上积极上进,教学上相互支持,生活中彼此尊重。

妻子赵丽萍工作认真负责,充满热情,她是宝山区教育系统第七届和第八届学科带头人,在区内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丈夫严惠忠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宝山边远的罗店地区工作, 2018年前往云南曲靖开展为期一年的援滇支教工作。两人都担任学校工会主席,他们心系每一位教职员工,有条不紊开展工作。他俩不忘时常给自己“充电”。赵老师利用双休,参加中、西式点心制作等培训,拓展社区教育教学内容,目前正参加社区治理骨干教师培训,为学院新使命蓄能。严老师认真参加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疫情期间,他们化身“大白”和“小蓝”,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行动书写初心和使命,很好地诠释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再忙,对老人的照顾和赡养从不马虎,给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儿子教育的问题上,注重平时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儿子从小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他热心公益,本科期间多次到云南腾冲、中国台湾地区开展支教,工作后工作努力,勇于创新,得到公司与同事一致好评!

侯海龙家庭 

有一种付出叫做“舍小家为大家”,有一种依靠叫做“我们一起战斗”。2022年3月底,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4月1日起上海按下暂停键,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阻击战正式打响。作为共产党员,作为人民警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宝山公安分局双警家庭的侯海龙、杨敏同志,主动请缨加入分局封闭式管理中。

在连续66天的战“疫”封闭管理期间,侯海龙、杨敏同志始终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作为分局指挥中心主任,侯海龙同志每天需承担大量与市局、区委、区府以及各街镇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同时要分阶段、分地区制定各类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不间断地与分局各派出所、防疫部门协调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已经成为封闭管理期间的常态化工作模式。而他的妻子杨敏同志,亦是分局交警支队综合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具体负责整个支队防疫系列物资的统筹配发和后勤保障工作。同时,还需承担支队全体工作人员每天的核酸检测任务,确保支队“零感染”。

在这场战“疫”期间,侯海龙、杨敏同志一路并肩前行,他们和其他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们,众志成城、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

 徐洪梅家庭 

徐洪梅,罗泾镇第一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宝山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是一名十多年如一日、全心全力为居民的“小巷总理”。

第一居民区是全镇所有居民区中小区最分散、建筑最老旧、人员最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社区,有80年代建造的售后公房、有90年代政府解困房、有倒闭国企的职工宿舍、有动迁房、还有50年代上岸船民居住的没有物业和围墙的自然宅。面对重重困难,她勇挑重担、鞠躬尽瘁,从进入居委工作的那一天起,便全身心都扑在了社区工作中,没说过一句苦,没喊过一声难,丈夫和儿子一直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她倾情守护社区:为民务实、冲锋在前,主动承接并出色完成了全镇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工作任务;坚持6年不间断扶弱帮困,接手了11名孤老的日常关爱,丈夫始终陪伴在旁协助一起办理,并送老人最后一程,至今已经为5名孤老送终;用温情守护居民,她公而忘私、不畏辛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家三口齐上阵,呕心沥血地各自坚守战斗在社区防疫第一线,用激情守护温馨家园。

徐洪梅家庭全家热心社区治理,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社区,把最难治理的小区共建成为上海市平安示范小区。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