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走出去,把社区请进来 基层治理的“宝山范式”可坐、可聊、可逛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婧瑶 李金珽   发布时间:2022-10-10

社区治理学院是宝山区着力打造的基层治理的专业支持平台、实践平台以及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的融合平台、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赋能平台。以现有社区教育资源为基础,宝山区围绕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教“治”结合模式促进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学习、实践、提升,真正做到让教育走出去,把社区请进来。

开放融合,治理教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走进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的大门,入目可见的便是一家特殊的“咖啡学校”。在这方名叫“治·语”咖啡的小小田地里,“星星的孩子们”正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咖啡制作的技巧,用一杯杯咖啡传递着社区治理教育的“温度”。

从传统课堂教室到面向街面、开放共享的功能室,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以宝山区社区学院为基底,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载体相融、一体推进,逐步建立起了“三层四级”社区治理学院体系并实现实体化运作。在这里,书香、咖香、家香融合,社区群众可坐、可聊、可逛。

“校门”打开了,“好老师”也要请进来。围绕“人人皆可为师”,学院从社区治理不同侧面挖掘治理“老师”,打造类型丰富、“专”“博”结合的优质师资。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学者教授、人民网上海频道等专业媒体、社邻家等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知名老书记等成立“专家智库”,为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示范;社区教育的精兵强将成立“基层治理骨干教师队”,27名优秀教师已经上岗就位;社会组织资深工作者成立“治理教学组”,在实战学习中不断提升治理教学本领,转型成为社区“治理师”;老书记工作室资源则为优秀党员志愿者、“团长”“楼长”等搭建治理践行示范展示平台,让更多身边人成为“好老师”。

此外,为了将治理学院的功能辐射到基层一线,全区12个街镇的党群服务中心均成立了各具特色的“治理会客厅”,并延伸到了全区577个基层党群服务站点,逐步构筑起融合教育实践功能、传递治理理念的治理学院网络体系。

实践实训,治理课程既要管用又要好用。

在过去,社区教育主要围绕个人修养和兴趣爱好展开,如何让传统社区教育课程向养成参与治理习惯进行延伸转变,在个人兴趣的小切口上做大文章?镶嵌在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的各类“达人工坊”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宝山答卷。

原有的编制社化身成了“织语工作室”,由社长老师担任“核心达人”,教育引导学员们参与活力楼组创建,关怀社区弱势群体,探讨共商共治话题,用小技巧链接一群人。一墙之隔的小“宁”议事厅则将陶行知教育理念“小先生”制运用到社区治理中,利用“小手牵大手”的亲子带动模式,引导居民从爱小家到爱社区大家,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在“参加教育”的同时实现“参与治理”。

社区治理贵在实践。在治理学院设立的“沉浸式实训课堂”里,社区“微更新”、充电桩安装、业委会换届、电梯加装、小区停车改造等社区常见的突出问题成了学员们的“模考”题。通过“社区角色卡”确定身份后,学员们演练召开圆桌会议、动员会、协调会、听证会等多种实用方法,并由专家老师透过“单面屏”观察指导,实时提出完善建议。在“模拟演练-专家指导-反复修正”的沉浸式体验模式下,一线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除了演练,还有实战。锦秋花园超大型社区存在物业管理力量不足、防控战线长等问题,居民区党组织以问题为导向,现场联系专家、职能部门、业委会、物业等共同研究,边教学边探索,对建立党员深入参与社区治理和结对共治常态化机制等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区26个美好社区改造实事项目成为社区治理学院的现场教学点,教师和学员们将共同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实训,听专家提建议,听书记谈计划,听居民聊想法,听社会组织出点子,将解题和释惑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实现治理教学和问题解决的“双赢”。

因“人”制宜,治理赋能既有主角又有群像。

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一批团长、队长、组长和涌现出的社区达人、能人以及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将这支社区治理新力量“留下来”,进一步推动新达人服务社区居民需求,社区治理的“继续教育”应运而生。在“新达人治理沙龙”的活动里,团长们围绕“如何继续运营好社区团购社群助力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等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式深入讨论,针对大家提出的实际问题,学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出招化解,引导团长们从“物资团购”转向“治理团购”,目前已形成了团长主动送课服务、共享服务等常态化主题项目。

“新生力量”需要培育,“关键力量”更要强化。为了牢牢抓住居村党组织书记这支基层治理“主力军”中的“主心骨”,治理学院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既设置了提升综合能力为主的“社区疫情防控对于社区治理的新挑战及疫后社区治理的新任务、新目标”“基层干部社区组织动员能力提升”“基层干部应急处突及统筹协调能力提升”“基层干部群众服务能力提升”等专题班,也开设了关心关注这一群体自身建设的“疫后心理调节”等课程。目前,已为全区575名居村书记和4000余名居村“两委干部”开设了38个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班,有效提升了居村书记动员群众、凝聚共识的能力和水平。

从社区教师成长为社区治理师,从课堂教学拓展为治理实践,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学院正以更多元的形式、更开放的姿态让社区居民成为治理主体,让社区精神在构筑共识中成长,打造出基层治理的“宝山范式”。

信息来源:上海宝山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