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 上海宝山
今天是:
 
专题首页 两会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视频报道 代表发言 委员心声 两会图片 图说宝山
您的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7-01-06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宝山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的重要时期。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我们将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进程,抓住上海推进“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机遇,以坚韧不拔、久久为功的精神,加快把宝山建设成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主城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开拓前行,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着眼于服务上海改革发展大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软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两区一体化升级版” 的总体目标,为打造“三创三生三宜” 、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根据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今后五年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区增加值年均可比增长7%左右,区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0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增加值比重达70%左右,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全区道路里程达到900公里,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4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PM2.5平均浓度和降尘量持续下降。公共安全感指数保持在8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围绕“两区一体化升级版”奋斗目标,聚焦建设“魅力滨江、活力宝山”,今后五年,我们将全力推动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经济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一是打造科创中心重要功能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着力建设“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围绕“万千百十” 发展目标,加强政策聚焦与扶持力度,引进、培育一批“互联网+”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放大钢铁产业互联网集聚辐射效应,切实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现。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建设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宝武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合作、政府应用示范工程等方面实现突破,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工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30家。着力营造双创氛围。打造一批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的创新载体,众创空间基地总数持续增长。培育若干功能完备、科技企业集聚的科技小镇。优化创新服务体系,依托张江宝山园公共服务平台等机构,提升技术转移转化水平,形成若干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品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并举。
  二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转型调整。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推进新经济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加快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型,大力推进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以上。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大云物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发展邮轮衍生、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重点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附加值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三是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发挥张江品牌优势,切实整合优质资源,拓展产业载体,优化“一带三线五园”的产业格局。推动“一带”邮轮产业建设。持续打造“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和“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逐步形成以邮轮服务业为核心、邮轮旅游业和邮轮商业为配套、金融及会展等服务业为延伸的现代邮轮产业体系。促进“三线”东西联动发展。加快轨道交通沿线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上海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重点培育园区、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协同发展、创新高效、竞争力强的“一号创新带”、“三号创业带”和“七号创意带”。加快“五园”产业能级提升。集聚资源、集中优势,推进园区产业特色化发展。宝山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北郊未来产业园建设,城市工业园区着力建设上海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月杨产业园和罗店工业园区加大结构调整和优质项目引入力度。
  (二)坚持协调发展,全力提升重点地区功能。有序推动重点地区发展,切实将五大地区作为增强城市功能和发展能级的重要空间载体,统筹提升区域的功能与形象。
  一是提升邮轮滨江带服务能级。加快滨江地区整体开发,实践从“邮轮码头”到“邮轮港”再到“邮轮城”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邮轮港。完成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建设,稳步实现四船同靠运营,力争跻身世界邮轮母港前三。完善邮轮港水陆交通管理体系,推进岸电等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延伸邮轮产业链。发展邮轮、游艇、游船“三游”经济,深化与皇家加勒比、歌诗达、中船等国内外一流公司合作,集聚邮轮运营企业,打造总部基地,发展船修、船供等邮轮延伸产业,并加快拓展邮轮配套服务,打造上海邮轮物资配送中心、中国邮轮旅游跨境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台项目。加快打造滨江生态走廊。完成上海长滩项目整体开发,辐射带动上港九区、十区产业转型。加快推进滨江文化旅游资源 的整合和开发利用,推进蕰藻浜沿线环境整治,促进滨江由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生态性岸线转变。
  二是建设人居和谐的南大生态区。按照“生态优先、环境重塑、功能综合”的理念,加速推进地区整体开发。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完成南大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征收腾地工作,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推进生态绿地建设,建成骨干路网。确定总体功能规划定位。加强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研究,发挥环上大科技圈等优势,促进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核心区功能开发。完善商业商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推动轨交15号线站点上盖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大吴淞工业区转型力度。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中心聚合、空间围合、机制竞合”的原则,形成城市副中心的功能性框架。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全面关停污染企业,管控企业无序租赁行为,协调推进宝武、中铝等企业停产、搬迁和转型开发工作。加快形成规划体系。深化功能定位研究,完成结构规划和控详规划编制,围绕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推动项目先行先试。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推动条件成熟区域先行开发功能性项目,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四是推进宜居新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新城镇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的宜居宜业品质。有序推进开发建设。立足打造功能复合的社区邻里和综合产业社区,推进8.3平方公里新顾城建设。进一步推进美兰湖新镇发展,完成罗店大型居住社区和祁连等市属经济适用房基地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切实完善功能配套。加快道路、河道等项目建设,完善北部集疏运交通体系,提供更多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不断提升社区自治、共治能力和水平,打造便捷舒适的生活圈。
  五是推进老镇旧区改造更新。运用城市更新理念,提高公建配套标准,增加公共空间,惠及7.6万户居农民。完成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进张庙等地区10万平方米成套改造,基本完成吴淞西块旧改工作,启动吴淞东块旧改工程。完成大场老镇改造,基本完成罗店老镇核心区建设,推进顾村老集镇、杨行老镇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庙行康家村、顾村杨邢宅、大场联东村和场中村等“城中村”改造,全面解决1300户在外过渡动迁居农民安置问题。
  (三)坚持绿色发展,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强化底线约束,把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城市规划与发展,切实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一是优化功能空间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完善总体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坚持规划引领发展。以功能转型带动空间转型,围绕“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空间布局,全面提升邮轮滨江带的综合能级,优化城市发展轴的主体功能,着力构建南部中心城区、中部主城片区及北部新型产业城区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强化土地综合管理。落实“五量调控”要求,以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构成的“新三线”作为新一轮土地利用底线,加快构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转变和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持续推进建设用地“负增长”和集建区外减量化,推广土地混合利用和复合开发。
  二是打造便捷交通体系。坚持管建并举、完善体系、补齐短板,着力构建满足多元出行需求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区域交通路网。推进“三纵四横”大网络,“八纵十三横”中网络和“四通八达”小网络 建设。加快实施S16公路、S7公路二期 工程,基本完成S7公路、G1501越江隧道及浦西接线段等 对外交通通道,优化建设陆翔路-祁连山路连接工程等内部交通网络,加快国权北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和新一轮“微循环”道路建设,路网密度达3.3公里/平方公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轨道交通15号、18号线建成通车,规划和建设中运量交通,不断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发展多样化的“最后一公里”接驳方式。提升交通管理水平。聚焦智慧交通建设,增设一批停车诱导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公共停车系统、交通枢纽和“P+R” 停车设施,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静态交通格局。持续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秩序。
  三是营造生态宜居环境。严格保护并积极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全面提升宝山生态质量和城市形象。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建成“五个100”生态绿化工程,基本完成绿道网络、外环生态专项和顾村公园二期建设,新建各类绿地500公顷。推进滨水、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和立体绿化建设,提高居民绿色感受度。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加强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防汛基础设施,完成南大北等6个排水系统 新建工程,基本消除中心城区雨水排水系统空白点。推进原水连通工程建设,实现供水水质全面达标,基本完成旧住宅小区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三治两去”综合整治,逐步消除存量违法建筑。推进泰和污水厂新建工程,确保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确保“1+16” 水质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垃圾分拣综合利用。
  四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农村倾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农林水联动计划,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安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村经委托镇管”,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分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推进农村特色化发展。加强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加快打造以罗店古韵小镇、罗泾生态旅游小镇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努力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四)坚持开放发展,全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的新路径,努力以更高的开放水平释放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切实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软实力。
  一是着力以开放促转型。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能力,加快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外资、内资同步发展的总部经济,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新增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10个。深化“区港联动”制度创新。推进贸易便利化,积极争取服务业领域开放措施在宝山推广。充分对接海关特殊监管制度和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探索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库)。推进“区区合作、品牌联动”。联合金桥、临港、地产集团等专业力量,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提升产业管理、城市建设等各领域的开发水准。同时着力发挥宝武、上港、申能等在区大企业优势,实质性促进区域转型提升。
  二是着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在城市更新中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优化文体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一院一厅四馆” 为核心的重大城市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优化镇级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功能,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15分钟体育生活圈”。加强文体产品供给。优化“一村一居一舞台”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宝山“篮球城”等特色体育项目发展,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高科技影视、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文化品牌内涵。围绕“文化四季”主题,提升上海樱花节、上海邮轮旅游节、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传承优秀历史文脉,加强对罗店历史文化名镇等特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三是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完善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发挥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母基金)等辐射效应,优化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通过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方式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0家。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条件,支持社会、民间资本以EPC、PPP模式投资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区属企业分类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切实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实施区属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更加开放积极的引才用才政策,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用好人才专项资金,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
  (五)坚持共享发展,全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全面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认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提高就业和保障水平。立足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失业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完善大型居住社区就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每年帮扶600人成功创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构建更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征地养老区级统筹,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应保尽保”,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四位一体”、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年照护需求统一评估体系,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网络,贴近需求布点建设各类养老设施 ,实现养老床位总量占户籍老年人口比重达3.5%以上。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二是提升教育卫生服务能力。深化教育医疗综合改革,提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建设“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为抓手,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深化“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和“特色高中”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多元发展,优化“乐学宝山”终身教育品牌。科学布局教育资源,完善区级教育统筹机制,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以上。推进“健康宝山”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科学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系,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做实家庭医生服务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1+3+4”医疗卫生设施 建设,改扩建一批医疗机构。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国家健康城区。
  三是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系。落实区委“1+6+1”文件精神,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理顺条块关系。坚持重心下移,健全条块对接运行机制。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化镇管社区“3+X”模式,落实基本管理单元服务和管理资源配置。构建多元自治共治格局。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强化基层队伍培训、考核和管理,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枢纽平台作用,力争全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750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精准对接百姓需求与地区发展“痛点”,做强街镇(园区)网格中心,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水平,解决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一批难点问题。
  四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积极争创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继续在全市保持较好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稳控。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反恐安全防范,实现“平安智联网”三级全覆盖,建立治安防控“三张网” 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创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示范城区。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防化解信访矛盾。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以业调人、以房控人、以证管人”等措施,以“两个合法稳定”为基础,优化区域人口总量和结构。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推进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聚焦危化行业、特种设备、食品药品、人员密集场所等城市安全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和隐患治理,提升城市抗灾应急能力,实现全区安全形势整体好转。
  (六)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减审批、强监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推进行政权力标准化建设。积极稳妥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脱钩。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做优做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探索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衔接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行业监管,注重协同监管,着力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化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基本实现工商登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点信息的共享使用。推进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深化“四位一体”政府系统运行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更加有力的重点工作督查机制。健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区、镇两级政府财权与事权。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实施购买项目目录管理。
  二是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坚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到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权履职。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三重一大”等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进一步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促进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有效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重大决策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的工作制度,优质高效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做好对政策落实、国有资金资产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职等方面的审计和行政监察工作。
  三是强化政府作风建设。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着力,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海市30条实施办法,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经费管理办法。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完善公务卡制度,切实减少现金使用。认真落实基层调研制度,在深入群众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坚定不移反腐倡廉。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完善行政权力内部流程控制制度。聚焦公共权力运行等重点领域,切实做到严明纪律、严格管理,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广公务员岗位履职责任制,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整改问责的长效机制。试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分级分类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公务员队伍。
 
[打印] [关闭]
 
上海市宝山区2017"两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