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 (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发布时间:2018-08-08

由田头山歌和民间曲调发展形成的花鼓戏,在经历了从对子戏、同场戏、幕表戏、申曲、本滩的逐步演化,成了上海标志性的地方戏。宝山不仅是沪剧的发源地之一,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出生于宝山的丁婉娥曾创办了“婉娥儿童申曲班”,培养了丁是娥、杨飞飞、汪秀英、筱爱琴等红极一时的名角台柱,宝山沪剧团作为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的前身,更是在江浙沪地区长期享有盛名。

地道的上海方言,独特的俚曲沪歌,使沪剧富有地域色彩,流派纷呈,剧目无数。宝山沪剧有着独树一帜的亮点,杨飞飞的“杨派”、赵春芳的“春派”,当今华雯的“华派”,不仅被观众熟知,而且流传广泛。《茶花女》、《妓女泪》、《为奴隶的母亲》、《东方女性》、《东方彩虹》、《宝华春秋》、《挑山女人》等150余个剧目记录了宝山沪剧在不同时期的璀璨辉煌,在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附件下载:
《茶花女》剧照1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