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这个小区自建“瓶子菜园”,独居老人吃上绿色蔬菜
来源:上海宝山 发布时间:2022-05-17让65岁的居委会主任王美珍没想到的是,疫情封控后,小区居委会院子里的“瓶子菜园”立了大功,成了给独居、高龄老人保供的一处“自留地”。
一眼望去,菜园里几百个瓶子都种着蔬菜,收获了蚕豆、土豆、油麦菜。其中,小土豆是放在废旧轮胎里土培的。王美珍种的辣椒也长势喜人,红的绿的颜色鲜艳,就像花一样。
“瓶子菜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海尚明城小区,这原本是2019年小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成果。那时,废旧轮胎、饮水桶都被捡来种菜,几年间菜园又有升级。当下,菜园作用大显,缓解了老人的买菜难题。
封控后,菜园发挥大用处。
疫情封控后,菜园的松土、种苗、施肥、浇水、除草……都有专人来做,这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菜园子顾问”。
“顾问”是横沙岛人,种菜经验丰富,自己也有田地,他会把种好的秧苗拿到“瓶子菜园”,再对居民志愿者进行种植指导。“瓶子菜园”里长出的蔬菜都是绿色食品,生长过程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5月8日,志愿者周永绯收获了土豆、蚕豆,并送给了一户独居老人。遇上土豆发芽了也没关系,王美珍把它们直接种到菜园里。等长出新土豆,她又能送好几户人家。疫情封控初期,子女不在身边,不会手机团购的老人让王美珍很担忧。25号楼的独居老人缺菜,她就给老人送了些土豆和蚕豆,遇到一些特别需要照顾的,她都会特别关注。
小区里有一对七旬的老夫妻,老奶奶身患残疾,需拄着拐杖走路,买菜全靠老伴。王美珍知道,前几年,老奶奶的老伴在超市门口摔了一跤,腿脚不便,去不了太远的地方,于是她在园子里摘了些菜送过去。上个星期,8号楼一对老夫妇家里没蔬菜,她就摘了生菜、油麦菜,拿着菜篮子送上门。现在,“瓶子菜园”成为大家的幸福源泉,王美珍在小区防疫工作的间隙也跟志愿者学种菜。
在种菜实践中,王美珍知道了种绿叶菜一定要有营养土,一般的泥土发不出芽。她曾经分出三个桶来实验,两个桶内是营养土,一个桶内是一般性泥土,一般性的桶就发不出芽,种的辣椒也没发出来。后来她又得知,营养土讲究撒的量,比例要控制好。此外,她还在网上自学种辣椒,用水浸泡辣椒籽,再洒在土里,目前长得也很不错呢。
“瓶子菜园”是垃圾分类的成果。
王美珍尝试过发现,种在土里的空心菜长出来就剪掉,发出新叶子下一次还能吃,就像割韭菜一样。“我以前没种过菜,看着幼苗长大,感觉比种花还开心。”除了这些,王美珍还种了香菜,种在花盆里发芽长出苗,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其实,“瓶子菜园”早在2019年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时就存在了。当时,大家将废弃塑料瓶回收再利用,作为种菜容器,轮胎里也装满营养土。“肥料也可以自产,我们把果皮、烂菜叶、剩饭剩菜等湿垃圾放进去搅拌发酵,然后跟泥土混在一起做成营养土,相当于废物利用,还能给居民科普垃圾分类。”王美珍说。
有时,王美珍会和志愿者一起切菜、调馅、烧水,用刚收获的新鲜蔬菜制作一盘热腾腾的馄饨。一出锅,他们就趁热把馄饨送到小区独居老人家中。转眼间三年过去了,“瓶子菜园”里的蔬菜越来越多。现如今,一茬菜摘完,志愿者再去种一茬。种子撒进瓶子里,下两次雨很快就开芽了。眼下,茄子、辣椒、黄瓜、丝瓜、番茄、洋葱、生菜、莴笋都生长正当时,长到能采摘时,志愿者就会送给独居、高龄老人吃。